【天下】村民都有致富之道 脱贫早已不成问题

2017-06-03信息快讯网

报驻京记者 郭超豪

 

【天下】村民都有致富之道 脱贫早已不成问题-信息快讯网

在食用菌大棚,骆驼湾村民在采摘成熟的蘑菇。敦伟涛摄

 

“明星”老唐过上幸福晚年

 

73岁的唐荣斌现在是阜平县龙泉湾镇骆驼湾村最大的“明星”。昔日习总书记去过的土坯矮屋修葺一新,被命名为村里的“一号院”。

 

“一号院”的出租每年能给唐荣斌带来5万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老唐和老伴每天足不出户就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年前,每天吃的是土豆和玉米,几乎看不到一点荤腥油水,家里除了灯,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全是雪花的14寸电视机。”唐荣斌说。如今,老唐家搬到了村口的另一个院子里,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大笼子,里面有他和老伴养的三只兔子和十几只鸡,桌上还放着中午吃剩的菜,有荤有素,和过去大不一样。

 

他和老伴一起生活,孙子孙女都在县里读小学。老唐说,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看病80%能用医疗保险报销,村里还给老伴找了份敬老院扫地的活儿。”如今在骆驼湾村,每人每年只需要缴纳150元的医疗保险费,超过60岁的村民每年只交60元,就可以享受医疗保障。

 

72岁的唐宗秀还记得那个大雪后的冬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她手挽手走过黄泥山墙,来到她的土坯小院。那时候,她在屋里只点了一个火盆,还是听说有客人要来才烧上的。一盆咸菜、一锅土豆,就是她那几天的饭菜。现在,小院盖起了六间大瓦房,塑钢窗、上下水齐全。政府补贴后,唐宗秀自己只花了4万多元,还是银行的低息贷款。她说,去年光土地流转就收入近6000元。

 

老唐改善了生活,村里其他260多户人家也都找到了自己的脱贫“法宝”。骆驼湾驻村第一书记敦伟涛说,根据习总书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的思路,骆驼湾村主要通过民俗旅游办农家乐、科技帮扶养殖食用菌和土地流转种植高山苹果三种形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农家乐合作社让年轻人回乡

 

敦伟涛说,从发展旅游的角度看,阜平资源不少,骆驼湾村更是一块“风水宝地”。阜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3%,植被覆盖率超过80%,是保定市乃至河北省最“绿”的地方,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河北省的8.3倍,是全国的4倍。骆驼湾东部紧邻中国北方最大的原始次生林———辽道背风景区,西部与著名的风景名胜山西五台县接壤。开发旅游业,兴办农家乐是当地村民的一条致富之道。

 

之前因为道路不通,村里空有秀美风景,却享受不到旅游业的发展福利。现在新修的公路从村前通过,带来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城里来的游客咋会愿意住这旧土坯房哟?”对开办农家乐,村民们曾有疑虑。村两委带头做工作,发动愿意开办农家乐的人家修缮自家老院或拆旧盖新。村民自筹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解决建房资金问题。如今的骆驼湾村,随处可见工程队大兴土木,一栋栋崭新的农家乐小院拔地而起,等待未来的游客。

 

现年39岁的任二宏18岁时离开村子参军,退伍后在北京打工,打拼了几年,成了一家建材店的老板。2015年,他得知村里发展旅游业、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的政策,毅然决定回乡创业。

 

“我家的院子就在‘一号院’旁边,地理位置好,非常适合办农家乐。另一方面父母年纪也大了,也想回来照顾他们,尽尽孝道。”任二宏说,骆驼湾村风景秀美,有山有水,夏天正午最高气温也不超过30℃,是一个天然的避暑圣地,冬天雪景优美,山泉形成的冰瀑能保持到来年3月。加上离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不远,有着巨大的旅游潜力。

 

半个多月前,任二宏的“宏仔农家院”正式开门营业,成为了骆驼湾村里第一家开业的农家乐。记者看到,院子的一楼是三间客房和一家餐厅,二楼则是两间套房加上一个客厅,适合家庭居住。房间里空调、电视、冰箱一应俱全,标准不亚于城市里的宾馆。通过政策红利,任二宏盖这样一座农家乐院子自己只掏了不到10万元,余下20多万元则由政府补贴。

 

新当选不久的村支部书记、村“致富带头人”顾瑞利在农家乐这一行已摸爬滚打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2004年,顾瑞利就在骆驼湾周边开了一家能容纳100多人的大型农家乐,用他的话说,如今的生意“不是很火,是特别火”,年利润可望达到50万元。

 

顾瑞利自己富了,也想带着村民一起富起来,他和任二宏及村里其他20多户有意开办农家乐的家庭成立了骆驼湾村农家乐合作社,大家分享经验,分享客源,共同致富。“有的村民条件有限,没法加入合作社,我们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帮助他们。村里还有20多家贫困户,我们20多家农家乐一户带动一户,请他们来做饭、打扫卫生,每月发2000元工资,每年做6个月,也就脱贫了。实在身体不好,躺在床上动不了的,合作社拿出一部分利润捐款,解决他们的困难。”顾瑞利说。

 

“农家乐合作社现有20多户,按每个农家乐年利润3万元计算,人均可增收约1.1万元。”敦伟涛说。更重要的是,农家乐美好的前景,吸引了不少像任二宏这样此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村,给乡村增添了活力。敦伟涛说:“只要年轻人愿意回来,村子的未来就有希望、有盼头。”

 

为香菇买保险消除后顾之忧

 

骆驼湾行政村辖骆驼湾、瓦窑、辽道背、木桥、菜树塔、高石堂沟、长梁沟、朱行塔和杨树塔9个自然村,总面积3.4万亩,其中荒山1.1万亩,林地2.2万亩,耕地只有990亩。由于土地贫瘠,小块分散,村民之前只能种些土豆、玉米,作为自己家的口粮,致富无从谈起。

 

龙泉关镇副镇长曹建平介绍,他们请来了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实地调研,专家们认为骆驼湾自然条件好,昼夜温差大,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

 

骆驼湾村目前已集中建设食用菌种植区200亩,建成食用菌大棚75个。村民以土地入股,承包种植,以“公司+农户”方式经营。现在,村里有27家农户、96位村民参与食用菌产业。香菇大棚共计入棚菌棒117万棒,现已开始出菇,销售良好。按每棒纯收入2元计算,共收入234万元,预计年人均增收1.8万元。

 

为了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村里由政府出资60%,为每一棒菌棒都购买了保险。“农民听到包赚不赔,自然干劲也就大了很多。”敦伟涛说。

 

除食用菌产业,骆驼湾村还大力发展林果业及林下种植。对全村土地统一规划,由县阜裕公司和农户合作经营,目前新种植苹果100亩、核桃140亩,预计2018年见到效益,190户村民可参与分红,其中贫困户93户221人。按照每亩收苹果8000斤计算,每亩纯收入1.5万元;每亩收核桃800斤计算,每亩纯收入0.5万元。这些利润公司与农户5:5分成。利润分成再加上土地流转金每亩每年1000元,骆驼湾村预计人均可增收1.1万元。“以前只能靠种玉米赚点小钱,现在我有4亩土地流转,又在合作社打工,收入已经提高不少,就盼着过两年分红了!”望着漫山遍野绿油油的苹果树,今年71岁的村民陈殿英笑着说。

 

“现在村里不少人都成了‘三金’农民,每年的收入包括土地流转金、收益分红金和在公司打工的薪金,脱贫早已不是问题,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奔小康。”敦伟涛说。

青春期女生小尴尬易拖成“大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成几何级增长?
盘县脱贫·“三变”记|煤老板变理事长:返乡种刺梨誓拔穷根
江西省抚州市岗上积镇东源村:脱贫致富就在家门口
片区扶贫的新探索——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纪实
庄严的承诺 历史的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脱贫攻坚纪实
庄严的承诺 历史的跨越一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脱贫攻坚纪实
孩子写作业太磨蹭?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伊祥·托合提带动村民养鸡致富——脱贫不能“等靠要”
男子想当"女保姆"次次被拒 安全问题是首因
《欢乐颂》中隐藏的家庭教育问题,你肯定不知道
【天下】“长打算”“短安排”,目标奔向小康
【社会观察】杨树浦路曾是一条不眠的路
“太阳给我们送钱”,总书记帮算脱贫账,十年九旱的德胜村如何点石成金?
国务院严查西安地铁“问题电缆”案
“日子过得好,笑得当然多”-红色遵义因地制宜推动脱贫攻坚
陈学飞:“老将”驻村,村民心安
汪丁丁新著《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
阿里文娱副总裁周晓鹏把脉自媒体“结症”,认为目前的算法存在问题—— 这边有点low,那边跟着low
高校学位证现错别字学生留学受阻 学校:字体问题
[独家V观]习近平深入吕梁山区调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大计
“习总书记考察山西”漫评①:用吕梁精神激励脱贫攻坚
缓解朝核问题处于关键窗口期
“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任务完成过半 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