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草稿纸内容也算分 外国的高考是什么样

2017-06-09信息快讯网

原标题:“别人家”的高考怎么考

2017年全国高考进入第二天。考场内,近千万考生正在挥汗如雨、奋笔疾书;考场外,众多家长正在揪心等待、默默祈祷。这样的高考场景令许多人终生难忘。在其他国家,高考也如此受重视吗?他们的考生如何度过高考?今天,就让零时差工作室带大家看看“别人家”的高考什么样。

俄罗斯:高考作文“文豪”标准

高考草稿纸内容也算分 外国的高考是什么样-信息快讯网

俄罗斯考生正在阅读高考作文材料。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人类文学创作一直离不开战争题材?

“父与子”话题为何在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

自然环境究竟能不能塑造人格?

莱蒙托夫的作品中体现出了哪些心理学问题?

俄罗斯高考的作文命题风格与中国不同,并不经常要求学生谈论社会现象或人生哲理,而是专注探讨文学问题。高考作文一般是开放式命题:给出一篇材料(一般是俄罗斯或外国作家撰写的文学评论节选),学生自选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

笔者在搜索出的若干例题中随机抽取了一道,题目给的材料是俄当代作家法济利·伊斯坎德尔的回忆录,讲述了作者儿时一边在阿布哈兹乡间躲避二战战火,一边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紧跟在文章后面的就是答题区域,没有任何更具体的写作要求。

作家的文笔十分细腻感人,然而笔者读完文章后对着答题区域看了半天,也没写出一句话。可见要写出这短短的350词必须饱读经典,不是随便就能挤出来的。

中学历史教师亚历山德拉告诉笔者,能抽到这样一篇材料已是万幸,她在2007年参加高考时遇到的题目是“20世纪初文学里的革命形象与末世论的关系”,即使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不过她从小学起就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一年级就会列提纲,也有一定的阅读积累,看上去很难的题目都是纸老虎。笔者忍不住感叹:如果中学生在这样的题目面前能做到面无惧色、侃侃而谈、收放自如,长大一定是文豪吧!

法国:哲学是考试必考科目

高考草稿纸内容也算分 外国的高考是什么样-信息快讯网

巴黎让德拉封丹高中的学生在会考成绩公布栏查阅自己的成绩。图片来自网络

法国高中生参与的考试叫做中学毕业会考,相当于中国高中毕业考试和高考的结合。自拿破仑一世于1808年3月17日设立高中毕业会考以来,这一制度已延续了200多年。而哲学课从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开始就是中学生的必修科目。无论是文科考生、理科考生还是社会经济科考生,都要在4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一篇哲学话题的文章。

通过独具一格的哲学考试,学生们整合中学阶段的哲学理论,对抽象的概念进行说理与追问,培养的是独立、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及全面的思维与分析方式。比起具体的专门化的学科知识,对“真理”“自由”“幸福”等抽象意义的思考更可以渗透进他们的生活,伴随他们一生。

曾经有人问萨特,哲学在社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萨特如是回答:在当今社会,哲学应该主要用于寻找冲突的答案,但我们也不能相信哲学可以提供所有的回答,因为它引发的问题常常比回答的更多。这大概也是法国哲学考试的意义所在,从哲学的回答通往更多的疑问。

德国:草稿纸上的内容也算分

高考草稿纸内容也算分 外国的高考是什么样-信息快讯网

德国考生可以自备饮水和干粮,还可以放上自己的吉祥物。图片来自网络

在德国,高中生想要迈进综合性大学的门槛,需要参加中学毕业考试——Abitur。不同于中国高考3天内结束,Abitur往往要拖沓上一个月左右。以柏林的Abitur考试为例,时间约为每年4月到5月中旬。

考试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摞草稿纸,可以自由记录涂鸦,但是考完试必须和试卷一起上交。草稿纸可得利用好,因为也许它能为学生加分!阅卷老师会观察每个学生的草稿纸,因为他们需要寻找学生的答题思路,并以此考查其见解,以确保学生是经过了一定的思索得出的答案,而不是事先押题,准备好了“腹稿”。假如一个学生在作文里没有提到某个关键看法,草稿纸上却闪现了相关的观点,阅卷老师还是会为此给出一定的分数。

考生在考试期间可以自带干粮,自由选择休息时间,包括吃饭、上洗手间等。但是别以为这就能作弊呀!学生不得离开考试区,洗手间每次只能去一个人,交头接耳也是不允许的。

韩国:高考礼品有数千种

高考草稿纸内容也算分 外国的高考是什么样-信息快讯网

考场外翘首期盼的韩国考生家长。万宇摄

由于韩国实行春季入学,所以简称“修能”的韩国大学修学能力考试都在年底举行,一般在每年11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开始考试。和国内的高考一样,韩国的大学入学考试竞争十分激烈,过去曾有“四当五落”的成语,形容睡四小时的学生才能考上,睡五小时的就会落榜。

考试从8点40分开始,考生需要提前半小时入场。韩国的学校企业政府机构都推迟上班时间,减少拥堵,公交车也贴上线路途经的考点,方便考生搭乘。考试期间,警察6点开始就要展开特别交通管理行动,运送或护送快迟到的考生,帮助忘带或丢失考试证件的“马大哈”。

考前,亲友和后辈学生也会送给考生各种祝福礼品。最初是为了祈祷不要落榜而送粘性强的麦芽糖、糯米糕,而软滑的裙带菜汤就成为了考试禁忌,绝不能喝,恐怕会滑下落榜。祝愿考生顺利解题的要送餐叉、斧头、卷纸、镜子。现在送各种增强记忆力的保健品的也越来越多,有“考试通过”字样的苹果也非常热门。在购物网站搜索“高考礼品”的关键词,能出现数千种礼物。

南非:不分文理,科目选择自由

在南非,高考被称作“大学入学许可”考试,每年11月,在南半球的夏天来临之时、圣诞节前夕举行。

南非的高中生不分文理科,从10年级(相当于高一)开始学生只要求学7门学科,其中4门为英语、第二语言、数学和生活。英语是南非的通用语,而第二语言往往指南非当地其他民族语言,如阿非利卡语、祖鲁语等。生活课是近两年新增的课程,主要教授自我保护、生活常识等。剩下的3门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比如选择“物理化学 历史”这样的搭配。

当地一名华侨学生告诉笔者,南非的高考和国内有很多不同。首先,考试时间不同,南非高考将7门科目的考试时间分散在三个星期内,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复习、准备。其次,备考相对轻松,因为考试时间不紧张,身边的老师同学没有施加很多压力,课余时间还可以通过运动、兴趣爱好来调节。她记得考试的时候忘记带准考证,心里非常焦急和紧张。“老师却很细心地将我们所有考生的准考证复印了一份,让我用复印件和身份证进入考场。”

美国:考试经验不多,应试热情也不高

美国最流行的高校标准化考试叫做“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原则上是英语及数学的测试,不考其它科目。

美国人的考试经验不多,应试热情也不高,与我辈身经百战不同。站在高中门口,放学抱着球回家的孩子常见,抱着书回来的几乎找不着。笔者随机询问了几名大学生,他们都表示,SAT成绩对于申请大学很重要,但他们准备的时间都在半年以内。

从2016年改革后,作文不再是SAT的必考项,只作为参考项目。此外,新的SAT考试,选择题有四个答案,遇到不会或没把握的题目,考生可以放心地去猜题,碰碰运气,因为答错不扣分,不知道美国学生是不是也实在不会就选“C”呢。不过,这样全部标准化的方式能否有效呈现学生水平在美国引起不少争议。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