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带来“浓缩的世界史”

2017-06-17信息快讯网

 

大英博物馆带来“浓缩的世界史”-信息快讯网

来自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完成清点、查验后的文物《希伯来星盘》放上展台。本报记者 叶辰亮 摄

男性木乃伊为何放入为女性特制的棺木中?公元前600年的古埃及内棺揭开面纱———

上海博物馆二楼第二展厅内,大英博物馆的文物工作人员戴着蓝色手套,小心翼翼将希伯来星盘放入展柜。此前,相关人员已对星盘的所有细部进行长达一个小时的比对、检查。备受关注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将于6月29日在上海博物馆揭幕,100件展品已于近日由三辆大卡车运抵上海,昨天开始开箱布展。

展品:讲述人类200万年文明历程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脱胎自2010年大英博物馆与BBC合作的广播节目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人类200万年文明史。此次来沪展出的100件展品,每一件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记录着人类在不同时期最独特的创造力。

第一批开箱的展品包括佘盆梅海特内棺、奥杜威砍凿器、密特拉屠牛像、希伯来星盘、刘易斯棋子等。放置在入口显眼处的公元前600年的古埃及佘盆梅海特木棺,是大英博物馆最令人着迷的藏品之一。该馆国际巡展部项目协调人林赛·尤埃尔告诉记者,这是一具古埃及的木棺,但全部材料都来自埃及以外的地区———木料来自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它们表明:在早期文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合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木棺内画着一幅巨大的天空女神努特像。在埃及神话中,努特是星辰之母,也是太阳神拉的母亲。棺木内的木乃伊的脸被涂成绿色,因为绿色与草木植被以及重生有关。神奇的是,根据木棺上的铭文,这具棺柩是为一个名叫佘盆梅海特的女性制作的,但扫描结果显示棺木中的木乃伊为一名成年男性,死亡年龄在25岁到40岁之间。当初这具男性尸体为何以及何时放入到一具为女性特制的棺木中,至今仍是个谜。而通过扫描,大英博物馆还发现木乃伊颅骨内有一把小铲刀,据推测可能是制作木乃伊的特定工具,用于把脑浆从鼻孔中排出,完工后却无法将它从颅骨中取出。

布展: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昨天下午,当记者到达布展现场时,来自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一张铺了白色桌布的长桌前认真做文物点交。桌子上摆着一排类似印章的东西,它们是海象牙制作的“刘易斯棋子”,这些棋子是在苏格兰的刘易斯岛发现的,一共有78颗。有趣的是刘易斯象棋中的“王后”,是一个若有所思的谏官形象,表明当时欧洲统治者妻子们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在特殊的文物点交灯下,点交人员根据打印出的照片仔细比对“刘易斯棋子”的细部,检查该文物是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性状改变。每一颗棋子都有十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需一一认真比对,整个过程需花费近两个小时。据上海博物馆展览部王佳透露,这是常态,上午点交佘盆梅海特内棺更是花了四个多小时。

在来上海前,该展览已经在世界多地巡展,持续引发轰动。除了展品,该展览的策展方式也颇为新颖,即在每个展场,举办方都要为这部世界史增添一件能够代表社会当下进程的物品,作为第101件展品,以此为展览收尾,引起世人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进一步思考。比如,2014年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美术馆展出时,第101件展品是解放双手的足控汽车。2015年在日本神户市立博物馆展出时,第101件展品是一种全新的媒介物质熔融石英玻璃。2016年在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展出时,馆方选了一件被世界认可的澳大利亚创新产物作为第101件文物,即1992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发的无线局域网络试验台———现代Wi-Fi的前身。此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巡展,“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木槌与签字笔”作为第101项展品参展,显示了当代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努力,以及始终对世界敞开中国大门,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作出贡献的意愿。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介绍,上海展出的101件展品与上海有关,此前曾向市民公开征集过方案,但最终答案要等到6月29日开幕当天揭晓。据悉,展览免费开放。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大客流,上博将采取相应的预案,并有可能加开夜场。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