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一名英国记者眼中的世界史
《BBC世界史》
[英]安德鲁·玛尔 著
邢科 汪辉 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夏学杰
《BBC世界史》似较难定位。
首先,以其书名论,难道是英国广播公司(BBC)集体创作的?错!这是个人写的书,作者系英国著名政治新闻记者安德鲁·玛尔。玛尔毕业于剑桥大学,长期为《苏格兰人报》《独立报》《每日快报》《旁观者》撰稿,2000至2005 年任英国广播公司的政治编辑,撰写并主持多部有关历史、科学和政治的电视纪录片,著有《现代英国的创生》《现代英国史》等。就是说,他不过仅担任了五六年的英国广播公司政治编辑而已,这个书名有点拉大旗作虎皮的意味。
尽管作者表示他参与了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有关世界史的八集纪录片,且本书写作始于其任职英国广播公司期间,创意来自其同事,但这都不足以支撑起它的名字,至少这书名有误导读者之嫌疑。
其次,该书属于学术著作还是通俗读物,不大好说。从写作的严肃程度看,此书近乎学术,可比照学术著作它又缺乏必要的论证和注解。书中虽有些引文注释,但对于一部世界史,这点注释实在不值一提。作者也不是历史研究者。所以,只能将其概括为一名英国记者眼中的世界史。
应当承认,相对于那些戏说历史的,玛尔的写作精神值得敬重。比如,书中首先引述史书中对鲧禹父子治水的记载,然后补充道:早期中国的历史仍然晦暗不明,神话色彩多于历史证据。姑且不论大禹,夏朝的国王都实有其人吗?直到最近,仍有观点认为,夏朝只是神话传说。毕竟,直到将近两千年后,人们才记录下相关历史。中国某著名历史写手这样写大禹的父亲:“部落首领们商量来商量去,一致同意让当时有名的建筑学家鲧去治理洪水。可能尧觉得这人的名字不吉利。鲧念‘滚’,让鲧去就是‘滚过去’。”这种写法除了媚俗,我不知道还有何意义?据玛尔统计,除了小册子和期刊,本书约参考了两千册图书。
作者在引述并分析历史当中,亦不乏自己的判断与好恶。古埃及文明在作者眼里是被看低的,他说那些对古埃及遗址趋之若鹜的人,“不过是些喜欢超自然现象的半吊子或马戏团的泼皮无赖。”神秘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媚俗视觉品位。“与犹太教、古希腊思想和古罗马政治的影响力相比,甚至与早期中国和印度思想家的影响力相比,古埃及思想的影响力都微乎其微。”
玛尔有怎样的历史观呢?他说:“写作和阅读世界史的唯一理由是,人若缺乏对世界史的了解会更加荒谬绝伦。回顾过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身。”他认为,历史是伟人创造的。唯有出身特权阶层的人才有能力、金钱或闲暇去改变社会。尽管他也表示:“我们使用‘伟人’一词并不意味着他们在道德上无可指摘,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无比混账。”
玛尔在书中带读者重游了那些熟悉的历史重大事件,从古希腊罗马到拿破仑加冕,再到二十一世纪的环境与人口危机,叙述粗中有细,并热衷于向读者介绍围绕在这些事件周围鲜为人知的故事。英国《星期天电讯报》评价此书为文笔生动,充满了趣闻和鲜活的人物描写。本书的确有新闻人酷爱的笔法——细节描述,有让人读来兴趣盎然的生动细节。如作者在描述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政治斗争时写道:“一个名叫坂本龙马的武士前去刺杀一位参与海军现代化的幕府官员。但这位名叫胜海舟的官员要求坂本龙马在杀他之前先听听他的解释。他们就海军的重要性讨论了整整一个下午。最后,坂本龙马被胜海舟说服,改变了之前的立场。”玛尔在序言中表示:我希望读者会喜欢这些暴露在阳光下的细碎情节,所有事实都是我从真正的历史学家那里“抢”来的。
另一论证则颇令人意外,他依据《哲学大百科全书》的观点,将“我思,故我在”的论证分解为两个三段论证明形式,这无疑是对论证的简洁清晰的表达,这或许是作者愿意采用这个论证形式的原因。但这一三段论解释却有着困难,将“我思维,我存在”理解为从大前提“有思维,则有思维之物存在”的推理,无疑是与笛卡尔自己对三段论解释的反对直接相冲突的,作者在后面看到并强调指出了这一点。但令人遗憾地没有继续致力于处理这里的文本冲突。另一方面,将“我在思”处理为“我不能怀疑我在思”的小前提,并为此加上一个“我们思维,则我们不能怀疑我们在思维”的大前提,看起来有多此一举的味道:怀疑自我是否在怀疑在事实上是可能的,但自我摧毁的怀疑本身是非自洽的。
接下来,作者讨论了上帝论证和万物存在的论证,大致完整地重现了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效果论证和观念证明的基本内容,然后直接过渡至笛卡尔关于万物存在的论证。作者以相当不同的形式来处理他称之为万物存在的论证,这一论证的主旨在于支持世界的实在性,从而对一开始的世界怀疑论调做出回应。必须指出,感觉世界的实在性论证构成这场论证的中心,相对而言,一旦清楚明白的认识论原则得以确定,理智认知的真实性就并不存在真实困难,问题出现在清楚明白原则不能直接适用的感觉知识的可靠性,并同时解释感觉出错为什么并不足以威胁到感觉世界的可靠性。由于作者有意删去了对笛卡尔第四沉思的解读部分,导致他只能相对简单地处理感觉出错的威胁——这一威胁曾成功激发了第一沉思的怀疑论证,也使得感觉知识的可靠性论证得到简化处理。作者足够机智地依据笛卡尔的部分文本说,某些感知知识之所以可靠,是因为有理性的审查机制的帮助。
但是,更大麻烦或许在于处理上帝论证和万物存在论证之间的关系上。作者清楚地认识到,上帝存在对于万物存在在原因上的最终地位。因此必须将书中万物存在论证的两种不同形式区分开来,关于万物存在的存在论证明,以及万物存在的认知论证,以感觉知识可靠性为核心的后者才是问题的关键。然而,上帝存在论证的意义不在于仅仅为万物存在做出第一原因的形而上学说明,在认知论证方面,它同样不可或缺,只要假设上帝是一个骗子,我们关于世界的全部知识,无论是理性知识,还是感觉知识,都会面临怀疑的威胁,作者相当明确地指出这点。不仅如此,一旦深入考察问题,我们被迫面对上帝存在论证与清楚明白原则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在笛卡尔生前就出现的被称为“笛卡尔的循环”难题。
总之,作者向我们提供了无论对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士都足够有用的一本关于笛卡尔的全面述评性作品。《三重精彩》不失为一部既平易近人又发人哲思的精彩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