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我也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只有你,还相信着我”

2017-06-27信息快讯网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在《比海更深》里,刻画了一位母亲通透豁达的存在

 

“连我也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只有你,还相信着我”-信息快讯网

影片《比海更深》情节再简单不过,讲述了在一个台风侵袭的夜晚,曾经的一家人重逢在一起生活了一个晚上的故事。图为该片剧照。

陈熙涵

导演小传

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1962年生于东京,代表作有 《无人知晓》 《步履不停》 《海街日记》 等。

25岁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后,是枝裕和进入电视行业,拍摄过纪录片 《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1995年,是枝裕和通过长片处女作 《幻之光》 出道,并凭借 《无人知晓》《如父如子》 等作品闻名于世,继前年大热的 《海街日记》 后又于去年出新作 《比海更深》。

作为最为人熟悉和喜爱的当代日本导演之一,是枝裕和是戛纳电影节的宠儿和座上宾。4次入围主竞赛单元,1次入围一种关注单元,凭 《如父如子》 摘下了评委会奖,并通过 《无人知晓》 推出了戛纳最年轻的影帝柳乐优弥。

喜欢是枝裕和的影迷非常多,但好像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究竟是因为什么?作家张爱玲说,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只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这样的金句,到了是枝裕和手里成了他最反对的东西。他迷恋的不是“桃花扇”,更不可能“撞破头”,他不屑于建构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也就是说,不乏味地建构平静生活中的诗意,就是他的价值观。

影片《比海更深》是是枝裕和最新的一部电影,情节再简单不过,一个曾经成功的小说家现在成为跟踪调查婚姻出轨事件的落魄侦探良多;一个多年前带着儿子离家已有新欢的前妻;一个10岁左右、总担心自己长不高的儿子;一个刚刚失去了共同生活50年的老伴,孤身一人生活在廉租房里的老母亲。在一个台风侵袭的夜晚,机缘巧合使曾经的一家人重逢在一起生活了一个晚上。《比海更深》的英文名“AfterTheStorm”,风暴代表的是台风,又是这个家庭曾经历的一切。

电影里母亲居住的团地,正是导演母亲去世前一直居住的地方,连“想换到大房子里去居住”的抱怨也是如出一辙;良多戒不掉的赌瘾,承袭于导演的父亲;母亲将乳酸菌饮料兑水制成冷饮,其实是导演母亲生前的拿手好戏。而“良多”作为男主角的名字,也已不是头一次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出现,那些孩子气、缺乏责任心,却始终让人无法生厌的父亲、丈夫和儿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比海更深》片名出自邓丽君的日文歌《别离的预感》的一句歌词,歌词包含“人总是无奈地活着,因为现实大多是残酷,理想多是越来越远”的意思,也是片中男主角的写照,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梦想中的那个自己。影片中,良多曾和同事还有儿子多次谈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相信这是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我们不仅未必能成为自己理想的大人,甚至可能成为我们讨厌的那种人。但即使这样,这世界还有人对你无条件地关注着。

片中最精彩的人物,并不是阿部宽饰演的良多,而是树木希林饰演的老母亲。一个混蛋丈夫、一个不成器的儿子,一个爱占便宜还四处炫耀的女儿,没有把她变成怨妇,反而成了一个透彻豁达的母亲。通过观察她的生活,看这幅苍老的身躯,在虚妄的时间里步履不停:行走、送别、做饭、养花……就仿佛洞见了生活的本质。

故事的后半段,几乎是母亲一个人的“精彩时分”。她要用这个台风夜,让一家人得以重聚。那一晚,谁都没有睡。大人们睡不着,小孩子不想睡,空气中弥漫着似曾相识又尴尬万分的味道。所有人睁大了眼睛,想再看一看曾经的生活。她深知,这可能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最后的机会。她拿出良多的作文本,告诉孙子爸爸小时候很会写作文,“要知道文采这东西,可不是人人都有”,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儿子在孙子面前挣回一点父亲的尊严;她把儿子和前儿媳的被褥铺在一起,让他们重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感觉;面对良多,她看似不经意,有一搭没一搭地问:“男人为什么都不懂珍惜当下呢,总在追求失去的东西,怎么能快乐呢?”……

这就是母亲,再真实不过。一面劝儿子该放下时要懂得放下,一面在为儿子做着哪怕是徒劳的努力。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无论和老伴的生死离别,还是在儿子妻离子散的时刻,一位母亲通透豁达的存在。她不是影片的主角,却是“比海更深”这重意味的承载者。

“我一直记着你,忘不掉,连我也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只有你,还相信着我。”片尾曲《深呼吸》这么唱着,很多观众的泪,是在此处淌下的。我们平凡的心,被台风吹动,被平凡世间的亲情打动。面对人性的复杂,是枝裕和再一次“深蹲”于寻常生活的近海,他是生活的诗人。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