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是由细节和时间堆叠而成的

2017-06-27信息快讯网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2017年上海国际影视节结束前夕,有位导演的话耐人寻味。大意是如今影视圈里研究分析产业的颇多,可聊内容创作的略少。这话说对了一半,各类论坛上的产业分析虽多,但谈内容创作的比重也不小,只是,这些发言有着高度趋同性———“工匠精神”成了今年热词,提升“工匠精神”成了中国影视圈的当务之急。

去年,李安导演泼了沸腾的市场一盆冷水,“慢一点”。今年,集体信奉的关键词转变,大而化之地看,是行业自省,明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已经时不我待。细究起来,影视匠人的“工匠精神”还应当遵从哪些方法论?

初心:“慢一点”的笨功夫不会过时

在电影节“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电影”的论坛上,冯小刚导演借影片《一九四二》 的创作阐述“工匠精神”。 “刘震云的 《温故1942》 是本调查体小说,没具体人物,也没线性故事。小说文本可行,但写实的电影无从下手。”怎么把剧本从小说里抠出骨架再填满血肉,冯小刚与刘震云一合计,“唯一的办法是上路”。沿着小说笔迹所触及的地方走一遍。三个月时间,河南、陕西、山西、重庆,边走边看,他们慢慢见到了故事中的人,“花枝一家”“老东家一家”,不一而足。冯小刚说,这是编剧刘震云用的一种“笨”功夫。这样的“笨”即是“工匠精神”。

无独有偶,数字修复老电影 《405谋杀案》 首映那天,当年剧组里的服装师贺娟娣说了桩往事。那年,导演需要一件“橡皮阿三”身上的花衬衫。仅仅为了让观众在黑白银幕上看出层次感,贺娟娣跑遍上海的服装店,就想找一件色彩对比度高的衬衫。最后在黄陂路上一家小店觅得布料,自己回家裁制。回想1980年上映的此片,两三角的票价居然积累出了过亿元的票房,奇迹就是由细节和时间堆叠出的。

剧本:像对弈一般,永远比观众多想三步

对于任何影视剧,好故事都是刚需。国内编剧的联盟“派乐盟”试图从剧本的角度来探讨,如何聪明地与观众周旋。编剧张永琛与影评人周黎明不约而同用到了“斗智斗勇”来描述好故事与观众间的互动。“每个人选择看电影或电视,除了寻找感同身受的经验之外,还愿意做梦。而最美好的梦便是意料之外的惊喜。”“满足观众,而非顺从他们。”

以近两年电影导演、电影编剧频频转投电视剧的美国而言,“电影咖”们带去的不仅仅是技艺上的电影化,还有一种电视剧不敢尝试的险招———敢让主角消失。周黎明谈到:“美剧 《国土安全》 中男一号死了,我身边的朋友都接受不了。因为好莱坞乃至多数地方的影视作品里,主角通常会得到最后一秒营救。”当观众还寄希望于“主角不死光环”时,敢于杀死男一号的剧本,便“比观众多想了三步”。

本届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克里斯蒂安·蒙吉在分享他的电影哲学时也用到了一句话,“良性的关系是势均力敌的关系”,人与人的相处是如此,影视创作者与观众的关系亦如是。就像他的作品 《毕业会考》 里,观众可能会猜导演试图揭露的有哪些问题,“但不到最后一分钟,父亲的底牌不会在电影里完全展现。”蒙吉说,这就是把观众“摁”在座椅上的有效办法。

制作:一部电影安放173个工种

这两年专心做监制的黄建新提到个现象,近年来,许多影视基地随着行业风生水起,但搞得像旅游景点的多,能提供专业、全套服务的少。不由让人想起,一年前,许多中国名导齐呼要办“影视界的蓝翔技校”。今年,“好莱坞工匠”也开讲,头一条重要的就是历数了他们如何在一部电影里安放173个不同的工种。

曾四度担任奥斯卡评委会主席的希德·甘尼斯曾是 《教父》 《钢铁侠》 和《星球大战》 等影片的制片人。他介绍,剧组的173个工种里,单是道具师一行就能分出25种,而人人深耕一个行当的优势是,专业水准有了质量保证,甚至让很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如让黄建新羡慕的,是好莱坞爆破技术的安全系数,“他们研制出的炸药替代品,银幕威力与TNT相当,但爆破师会在正式开拍前,朝自己脸上扔块‘炸药’以示安全,让演员安心。”

如今国内的影视圈,跨界是能者多劳的潮流,也可能是部分艺术完美主义者的无奈。但就“工匠精神”而言,个人的“择一事,终一生”,才能成就全套班底的考究,并进而促成行业升级。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