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不同时间段完成高考旅程
■本报记者 张鹏
从2015年起,上海春季高考进行改革,部分应届毕业生可以在春考中就提前锁定心仪的大学;2017年,上海首次实施“3+3”新高考,外语实行“一年两考”并加入听说测试,考生如果在外语首次考试中取得预期成绩,可以选择放弃第二次外语考试。记者昨天在采访中发现,今年高考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对于上海的应届高三毕业生而言,他们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结束这一段高考旅程。
提及新高考,不论是教师、家长还是考生,都普遍感觉:选择多元了,出路更多了。
放弃外语第二考,学会一种选择的能力
两次外语考试都不缺席,是上海大多数高三考生的选择。但记者了解到,在沪上部分高中里,也有一些考生选择放弃外语第二次考试。这种选择,恰恰是出于对自己升学目标更清晰的认识,也是一种复习考试的权宜之计。
“虽然第一次外语考试的成绩并不是所谓的高分,但已经达到了我的预期。”昨天,结束了首日高考考试的上海市第八中学高三学生李寅俊决定不参加外语第二次考试,这意味着他的高考之旅笔试部分相比其他同学提前落幕。
“因为没有在高二年级选择地理学科的等级考,这就意味着我要在高三下半学期参加物理、化学和政治学科的等级考试。所以我的规划是,在高三上半学期全力以赴复习外语,下半学期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其他学科。”李寅俊早早就规划好了高三的复习节奏和规划。
在市八中学,李寅俊是唯一一名不参加外语第二考的学生。市八中学校长卢起升对此表示尊重和支持。他说,新的高考改革方向,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选择的能力。
“138分,超水平发挥!”年初的外语第一次考试过后,七宝中学高三(1)班的周昕逸对自己的外语成绩非常满意。她决定,将更多的时间留给相对薄弱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复习上。
七宝中学高三年级组长、周昕逸的班主任王敏介绍说,此次全年级有六七名同学放弃外语第二次考试。他认为,是否放弃外语第二次考试,可以参考这样几条原则:一是学生本人的意愿;二是考生根据备考情况,“趋利避害”地选择复习的时间和方向;第三,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目标学校,比如周昕逸同学如果定位是考取复旦大学或者上海交通大学的话,那么外语138分的成绩应该与目标定位相匹配,可以将更多时间用在提升其他学科成绩上。
在上海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戴艺璇和程皖宜因为乒乓球特长,已经提前锁定了目标学校。这两位同学在外语首考中都获得了预期之中的成绩,也放弃了外语第二考。
高考之旅在春考完成,基于对未来清晰的规划
时间再倒推几个月,在上海,有一批应届毕业生早早地在春考中就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他们的高考之旅,在这个春天圆满完成。
市八中学2017届男生班毕业生贺宇成在今年春考中发挥稳定,以342分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经济侦查专业。贺宇成的选择并不盲目,“我和家人研究了一下,还特别去华东政法大学实地考察了一番。这个学校非常美丽,这个专业也是近年来的热门专业,就业不错,也符合我的兴趣和爱好。”
同样毕业于市八中学男生班的黄欣也在春考里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事侦查专业。黄欣的选择更多源于对自己的认知和判断。他坦陈,语文、数学和外语是他的优势学科,要参加秋季高考的话,等级考试所涉及到的“小三门”学科反而会“拖后腿”,尤其是高二年级已经考过的地理等级考试成绩也并不理想。在反复权衡之下,黄欣最终选择了春考这条路。
“这两个男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这是一种进步。”校长卢起升对他们的选择感到欣喜。卢起升说,今年市八中学共有11名同学在春考中被录取,其中七八名来自男生班,比往年数量稍多了一些,这是学生结合自我定位和兴趣进行的综合选择。
春考后,黄欣作为学生代表,跟随校长到各校进行男生班招生宣讲工作,还参与学校国际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贺宇成则在飞利浦公司实习,他说,与社会的第一次接触既新鲜,也遇到了不少挫折,每个人都有需要坚守的工作岗位和内容,更多要依靠自己的不断学习。
2017届高三毕业生们虽然结束高考的时间不同,但殊途同归,祝福他们奔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