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房价更现实 对孩子的财富教育早已拉开阶层

2017-06-28信息快讯网

还记得前几年一本流行很广的书,叫做《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用亲身经历的财富故事展示了“穷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穷人只想着为钱工作,富人想得怎么让钱为自己工作!

而在国内,很多时候,财富教育都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甚至,谈钱是可耻的,在西方,他们的财富教育从6、7岁就已经开始了。

作者:Shasha,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学者。28岁获英国记者协会纪实报道奖,32岁任华尔街投行项目经理。本科复旦,硕士英国,工作生活了3个国家6座城市,一路探索,一路成长。

人对于财富的认知差异,就像一线楼市和三线楼市的差距。

比房价更现实 对孩子的财富教育早已拉开阶层-信息快讯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我家为例吧。

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小时候他们教育我: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大学,自食其力,就会有好的生活。

但当我考上名校,参与调研时发现:江浙一带企业家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学历怎样,而是在对的时期,找对了行业。

机会不一定奖励勤奋的人,但绝不辜负有眼光的人。

他们在90年代把钱用于投资,如今几套房子一卖,下半辈子可以躺着了。而我家也曾经有过投资机会,但父母坚定的守着单位分的房子,以及银行里的存款,现在想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跟长辈交流这些想法时,他们说:90年代,投资还不流行呢。钱不是人生唯一的。那些有钱人,可能没时间陪伴家人,没有和谐的心灵。

我觉得,有道理。

然而,当我来到伦敦,进入西方社会给顶尖投资人做咨询时,我发现,那些本该心灵”不和谐“的西方富人,他们有文化,有眼界,思维敏捷,而且心态不错。即使投资失败了,依然头脑清楚,没有坐着抱怨,而是快速过滤负面信息,花钱(甚至借钱)解决问题,寻找下一个成功目标。

他们每天的信息处理量,是一般人的好几倍。

他们的老一代致富时,往往跑在了政策红利前面,甚至钻了政策的空子,于是迅速起家。

纵观他们的家族历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不是时代辜负了谁,而是你辜负了那个时代。

和我们一样,他们享受着陪伴家人带来的乐趣,也要处理亲人之间的各种矛盾。

不同的是,他们比绝大多数教育家对世界的发展和子女的职业,有更清晰更准确的判断。

而我们,一边焦虑100平米以下的学区房要贷多少款,不知该给孩子投资什么样的未来,一边认为有钱人可能不太幸福。

这是哪里来的自信啊!

历经三个国家生活,见到东西方社会的真实差异,并有幸接触了各个阶层的人之后,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

人永远不要固执己见。在否定别人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别人,取长补短。

否则,你的精神成长,财富增值,以及下一代的阶层状态,都很可能原地踏步,甚至因为跟不上时代而倒退。

金钱和欲望,在人类历史上造就过很多罪恶。

但同时,财富推动了行业发展和生活进步,让无数梦想变成现实。

那些能把欲望在合法前提下变成现实的人,本身就很牛啊!

童年时,我们很少谈论跟钱有关的话题。但成年后会迅速发现:

金钱是生存和梦想最无法回避的东西。

为什么要让成长和现实脱节呢?

作为一个善于学习和反思的人,今天想跟大家讨论两个问题:

中国的阶层固化了吗?为什么教育有可能改变阶层?

西方的中上层精英,如何给孩子建立财富观,我们可以学习什么?

1 中国的阶层远没有固化,阻碍上升的,是知识和教育

微信朋友圈曾经有一篇很红的文章,讨论中国的阶层固化。

里面讲到BBC拍摄的《人生七年》。那部片子跟踪了20个七岁的英国孩子,每七年拍摄一次,一直到他们56岁。

让人恐惧的是,不同阶层带给孩子不同的家庭环境,这决定了他们未来的人生阶层。

文章预言,中国如今的学区房和教育现实,意味着阶层已经分化,寒门再难出贵子。

但是,当我看完那部片子,我想说,中国的阶层固化还早着呢!

感慨最深是7岁那集。里面采访孩子们业余做什么,中上层家庭的小孩说:我们每天看Financial Times (英国《金融时报》),了解并购收购和政府政策,关心家里投资的股票。

而中下层小孩说:我们根据兴趣看看书,做体育活动,仅此而已。

问到孩子们对于经济政策的看法,上层家庭的小孩纷纷发表清晰的观点,争论的有理有据。

而中下层的小孩,无法形成逻辑清晰的判断,对局势分析各种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这些孩子只有7岁!已经像成人社会一样,在知识和判断力层面产生了巨大分化。

而我们国家7岁的孩子,是否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我们孩子的差距,主要在英语水平方面,而不是对于成人财富世界的认知方面。但语言只是财富增值的一部分,英文好,并不一定有更好的收入。

所以,为什么说中国还达不到英国的阶层固化?

首先,在英国,阶层的固化首先是知识的固化。西方的上层教育,有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涵盖了从科学,到经济学、艺术和安全的各方面。而这套知识系统,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传承。

比如,片子里孩子们提到英国《金融时报》(也是我的的老东家),它有超过120年历史,一代代毕业于牛津剑桥等老牌名校的记者,传承了它的报道和分析思路。

相比,中国拥有百年经典的文学作品。但经济学领域,由于我们进入市场经济的历史很短,所以,历经百年的政经和金融著作,还没有形成。

我们的成年人,在财富和人生很多领域,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仍在一边补课,一边找思路。

在中国,还没有什么历经百年,获得富人们一致认可的知识品牌。

而昂贵的私立学校历史也很短,教学质量千差万别。

于是,即使身处同一阶层,花同样价钱接受教育的孩子,知识结构可以差别很大。

最终决定未来阶层分配的,绝不是仅是学校和学区房,还要看父母的眼界,以及他们对于知识的选择。眼界不同的父母,可以让当下处于同一家庭条件的孩子,未来分流到不同的社会阶层。

说到底,一代人致富,还远远谈不上阶层固化;只有富过三代,才有条件谈阶层、精英,价值传承和固化。

其次,在中国,即使是富人家庭,也常常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谈钱。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家庭。他们很困惑,该不该给孩子钱,买昂贵的东西?

教育思路不清晰,没有形成系统的财富教育体系,如何保证财富传承?

在中国,可以说阶层的固化还需要时间。换句话,逆袭的机会是有的。

那么,那些富过三代的西方中上层家庭,如何给孩子做财富教育?

2 在西方,中下层告诉孩子,要通过劳动赚钱;而中上层教育孩子,要通过解决问题赚钱

这句话来自Steve Siebold,他调查了1200多位西方顶级富豪的家庭生活之后,写了《富人是怎么想的》,得出这个结论。

不无道理!

想想看,在真实的社会中,那些创造性为他人解决问题的人,往往是创造财富的人。而努力奋斗不看路的人,除了工资,几乎无法获得其他收入。

在家庭中,西方的富人会跟孩子谈条件。

比如,孩子想要一件什么东西,超出了他平时获得的零花钱,属于额外开支,他们不会马上顺应,但也不会直接阻止孩子购买。

他们会让孩子为家人或社区做一件事情,这件事必须能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帮父亲筛选了有用的资料),那么作为交换,孩子可以获得额外收入。

平时生活里,他们会启发孩子,比如,为什么一棵柠檬变成柠檬汁,价格就翻倍了?把水果变成果汁,为哪些人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曾听一个美国的企业家聊到他儿子,说这个13岁的少年看到家里人爱吃披萨,就在家里做好披萨卖给家人,并跟每个人推销说,比他们常吃得口味好。

但这位企业家父亲不买账,说孩子卖贵了,儿子为此还真的去做了改良,调整了原料。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孩子的创意灵感,往往来自家庭环境的引导。家庭的思路,决定了孩子的起点。

3 中下层认为金钱是罪恶的,回避和孩子谈钱;而中上层认为金钱是生活的一部分,乐于和孩子谈论财富

对于金钱的态度,也导致了阶层分化。

Steve说,中下层往往认为,赚钱是负担;而有钱人认为,赚钱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一种乐趣。

中下层希望通过赚钱,尽早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就可以躺着了,但这些人,往往从没实现财务自由。

而富人们认为,从来没有真正的财务自由,创造价值本身就是一场游戏,比躺着更舒适高级,所以即使实现了财务自由,他们依然不会停止工作。

中下层的人,往往喜欢把赚来的钱,购买昂贵的消耗品;而富人却善于看到一件东西的价值,而并非它的价格。他们善于把价格低廉的东西,变成别人乐意投资的奢侈品。

这点我有体会。

我曾做一个项目,研究意大利奢侈品的起步。发现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曾经就是村里的手工制品,跟我们丽江的苗绣之类差不多。

但后来,因为被有眼光的投资人发现了,进行设计和市场推广,于是,那些村里的东西,变成了世界顶级的奢侈品。

这就是这个世界发展起步的现实。

西方人早早发现了这个规律,并在一代代的消费和投资经验中体会到:聪明的消费,不等于省钱,而是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价值,做好投资。

中上层的西方富人往往很早就告诉孩子,这个世界真实的运作规律是怎样的,为什付出同样劳动,有的人把1元变成了100元,而有些人只有1元?什么东西是值得投资的?股票交易是怎么回事?

他们不会让孩子生活在脱离实际的学术真空中。

我接触到的西方精英家庭的孩子们,确实6、7岁就开始学习经济学,懂得物品的价值和价格有什么区别,懂得如何利用杠杆。

他们的聪明,是建立在对世界的充分认知的基础上的。

可以说,西方能做到财富的代际传承,富过三代五代,靠的就是系统的财富教育,从娃娃抓起,适应现实,思考现实。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都变成有钱人。但是,还是那句话:

对于教育的最终检验,是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早一点建构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早一点思考,会让孩子的未来减少很多迷茫、恐惧和焦虑。

即使一辈子为富人打工,也是在认清世界后的理性选择。不至于,一边憧憬财富,一边抱怨现实。

愿每个人都幸福快乐!

高薪阶层送孩子去港澳读书,有你想不到的原因
收入不低没有乱花钱 我们的财富怎么就消失了
上海世博留下人类走向未来的共同财富
上海世博留下人类走向未来的共同财富
16岁女生见男孩子就咽口水 医生诊断称患强迫症
给孩子一双发现的眼睛:彭懿图画书新作即将上市
请不要再问我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了
男子当街抢孩子被众人抓获 警方:他智力有残疾
熊孩子玩打火机烧毁家中全部家当 奶奶当场晕倒
让非遗教育在学校生根开花
教育考试院邀专家对今年上海高考试卷进行点评
致家长:高考结束后做到这六点,你孩子的高考才算圆满 | 特别关注
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专家对上海秋季高考英语试卷进行点评
熊孩子沉迷手机游戏 被妈妈教育后 报警称遭家暴
“现实主义”力压“古装玄幻”
40所学校被评为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现实质感需超越题材直抵心灵
设计师建造现实版颠倒房屋 新奇古怪
这才是孩子的天花板,可惜大部分父母不懂
尊重孩子和溺爱孩子的界限在哪? 值得每位爸妈深思
孩子不肯认错,爸妈有想过原因吗
小学生迟到突遇奏国歌 站立雨中独自敬礼(图 )
那些小时候坚持上兴趣班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不会向任何机构提供区域和中学的排名数据
韩正参加纪念建党96周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一老师发文怒怼《王者荣耀》:有多少孩子将毁于此啊
那些孩子才能教会大人的“道理”
让孩子受点气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启动博士生教育“致远荣誉计划”
市委深改组举行第十七次会议,明确增加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收入
中国打击式教育,到底“打”掉了孩子的什么
你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吗
揭秘孩子的视力发育过程 多吃这些食物对孩子眼睛好
妈妈的身高对孩子的身高影响大吗
用好“海归”这笔战略财富
希望孩子的近视度数“慢点走”
让现实的归现实,童话的归童话
2017上海阶层分布图 看看你在哪个阶层?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