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身边的诗意:市民诗歌节为随迁子女开暑期专场
暑假来啦!对于上海外来务工子女李子怡同学来说,这个暑假真是一个不一样的诗意暑期。
“我喜欢蚂蚁恰恰,太好玩了。还有煎饼弟弟的信太有趣了,我要是有个煎饼弟弟就好了”。来自虹口区柳营路小学的李子怡同学很喜欢这些贴近她们生活诗歌,这些诗歌通过上师大儿童多媒体音乐剧工作室的研究生姐姐们的生动、直观的现场表演,点燃了同学们对生活的诗意想象。
暑期开启第一天,7月2日黄埔文化馆大隐精舍的演讲厅,外来务工子女暑期诗歌专场活动在这里举行。上海市民诗歌节主办方继在“为盲童读诗”专场之后,这次特别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非吼叫妈妈俱乐部创始人,上海师范大学萧萍教授,为这些喜爱文学的外来务工子女们带来了“童诗现场:好玩的七月”诗歌讲座活动。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上海师范大学萧萍教授童诗现场讲座)
什么是诗歌?诗歌到底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除了熟读唐诗宋词,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怎么才能发现诗意?上师大萧萍教授带领她的研究生团队,用诗歌朗诵、表演互动、互动讲座等形式,带领同学们一起感受快乐,让“好词好句”自动找上门来:一个泡泡吹枪瞬间激活了孩子们内心的快乐——“泡泡里面住着一个小熊”,“我在泡泡里面泡茶”,——美妙的诗歌由身边而来。怎么发现“味道”的诗意,是 “从嘴巴到头脑的想象力”,是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心里的感觉。同样外来务工子女三年级的刘谕贤在尝过了跳跳糖味道后,他脱口而出,“我的舌头变成了一个大草原,有成千成万匹马儿在我的舌头上跳舞”。快乐、痛苦、沮丧、五味杂陈这些抽象而细微的情绪,通过现场戏剧表演,身体律动,为同学们打开了诗意的大门。
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的是上师大儿童多媒体音乐剧工作室的研究生团队带来的《煎饼弟弟写给米糕哥哥的信》的童诗表演。这首“网红诗歌”就是出自萧萍老师之手,早在2010年就获得全国儿童文学诗歌大奖,这首童诗发现了厨房的秘密,通过“煎饼弟弟”和“米糕哥哥”的现场演绎,把幽默诙谐的形象带到孩子们的面前,如果有爱、有亲情、有浓浓的想念和不舍,就连厨房里也有满满的诗意——“尽管一只煎饼的想念/不过是一点点葱花/和一点点盐。”
(上师大儿童多媒体音乐剧工作室的学员表演萧萍老师创作的诗歌剧《煎饼弟弟写给米糕哥哥的信》)
作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萧萍为孩子们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她曾是第八届全国儿童文学奖诗歌大奖的获得者,“作为一个母亲,我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诗歌的律动感到快乐,喜欢诗歌的暖意;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我想告诉孩子们,诗歌创作并不是遥不可及,诗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厨房,在我们吃喝玩乐的现场中。我和我的研究生团队从2010 年就致力儿童艺术教育的公益推广,通过戏剧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亲近诗歌、感受艺术的魅力。”
据记者现场了解,活动吸引了虹口区柳营路小学三、四年级的80多名学生前来,这是一所上海市唯一一所公办的100%外来务工子女为生源,100%上海本地师资的沪上首批新优质学校。校长朱依黎告诉记者,学校十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卡。“现在正是暑假开始,这样有价值有灵动的诗歌表演和讲座活动对孩子们来说,不仅能够激发阅读的热情,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而且童诗主题的活动与小学生年龄段十分吻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说服力,贴近他们的生活,会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阅读,参与进来的家长,也能提升亲子沟通力。”校长朱依黎介绍,学校的小思阅读平台里存有4万余册的推荐书单,学生可以每天登录浏览,还能回答在每本书后设置好的互动问题,巩固阅读内容。“这样生动的诗歌讲座,孩子们很喜欢,还能现场写出好诗歌,非常感谢诗歌节和萧老师给同学们暑期一个诗意的开场。”德育教导主任徐晓燕老师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们能参与这样的童诗现场活动。
(东方教育时报总编辑徐建华希望诗歌节活动让更多人受益)
“上海市民诗歌节今年是第三届,我们希望能让这些发自内心的 诗歌在更多的人群中扎根,这次为外来务工子女开办的专场活动,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上海的文化和城市的美好诗意。”《东方教育时报》总编辑徐建华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走近诗歌。
。
(虹口区柳营路小学的同学们和萧老师一起做童诗律动操)
据悉,本次活动也是今年第三届上海市民诗歌节为外来务工子女们开设的暑期专场讲座,该活动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东方教育时报》承办,非吼叫妈妈俱乐部和上师大儿童多媒体音乐剧工作室共同协办的。上海市民诗歌节活动通过一系列诗歌活动,在传承中华传统诗歌文化,推动诗歌走入寻常市民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