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站队,姿势不同 “站队文化”背后,两大巨头话语体系泾渭分明

2017-07-15信息快讯网

在每一场阿里巴巴的大规模会议上,马云都会亮出他的“兄弟们”。这些远道而来为他撑腰的兄弟们一般会包括:银泰系沈国军、前优土系的古永锵、武打明星李连杰、演艺界的赵薇、携UC加入阿里的俞永福等等,阵容视会议内容略有改变。

看多了,便大致能看懂马云的“朋友圈”,里面绝对不会掺杂一丝的“腾讯味”。不同的队伍,往往有不同的“话语体系”,要进入这个圈子,得讲究“三观相符”,能融入“圈子文化”。而阿里系与腾讯系两大生态圈所吸引的企业和表现出来的话语体系,也越来越不同。

花名文化Vs英文名文化

如果你现在进入一家公司,企业有这么一条规定———取一个花名作为日常交流之用,那么你基本能推理出这个公司的属性:公司老板是从阿里系出来的,公司与阿里系走得很近,或者公司十分欣赏阿里系的企业文化。

放在20年前,人们大概会对使用“花名”感到不可思议。今天,“花名文化”已经成为很多电商企业的企业文化之一。花名文化的源头是阿里巴巴,这与马云对于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英雄情结有关,慢慢延伸到了公司文化层面,寓意“英雄不问出处”。然而,取花名也是很有讲究的,在阿里巴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高层才能起三个字的“花名”,如马云叫“风清扬”,张勇为“逍遥子”,看到花名,大致就能分辨三六九等。

与阿里系“花名文化”不同的是,腾讯则要求员工起英文名,更加类似于外企的做法。腾讯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在互联网公司,最需要的是创新是想法,起英文名是为了打消等级制度,可以给人们身份平等的错觉。

融合团结VS距离是美

如果细看阿里与腾讯近年来的版图扩张,阿里与腾讯在投资上的“话术体系”也完全不同。

阿里会选择几步走的收购策略,从战略投资、到实现控股,层层递进。在完全收购之后,阿里巴巴通常会将企业完全融合到阿里系中,成为生态版图中的一块,比如UC、高德、优土等,都已经与阿里巴巴的母体难分难解。

互联网评论人阑夕描述认为,说阿里是“老大哥”或许不算过分,马云在这个商业帝国内所建立起的权威地位亦非秘密。所以,在阿里的投资版图里,特别容易吸引那些由职业经理人出身的创业公司,比如俞永福之于UC、古永锵之于优酷、曹国伟之于新浪,“职业经理人的长处在于务实和灵活,或者说没有那么强烈的理想主义,无论是接受阿里的驯化还是与阿里完成交易,都遵从着成熟而理性的行业规则。”

从这个角度来看,顺丰王卫与阿里马云的合作与分手是必然的走向。顺丰一直在减少阿里电商系的份额,就是为了不被阿里系掐住流量咽喉,保持独立发展。而王兴的“叛逃”,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他与马云格格不入的处事原则。了解王兴的人都知道,这位互联网的创业“老兵”对于公司的控制力相当在意,自然不愿臣服于马云,他的观点是“资本的支持很重要,平等和尊重也重要”。

当阿里巴巴无法容忍美团这种“三观不符”的投资对象时,腾讯则展露出另一套话语体系。几乎所有接受腾讯的创业者,都会高度评价其保持距离的开放风格。美国传奇资本家洛克菲勒说,友谊无法产生业务,但是业务能够建立友谊。

如果细看腾讯投资的企业,极少出现被腾讯融化在自身体系中的情况,包括京东、58赶集、美团点评等企业,至今都完好地保持着自己的品牌和业务,独立发展成长,而创始人也大都保留着主宰业务走向的权利。就算在游戏领域,腾讯这几年接二连三全额收购了不少海外企业,但公司业务仍掌握在创始人手中,腾讯并不多加干涉。有分析人士认为,那些想要牢牢把握公司的创业者,更加适合做腾讯的投资对象。

遵守规则VS内部竞争

阿里与腾讯在投资和寻求生态链伙伴时所展现的不同话术体系,与自身所散发的企业文化有关。

还记得阿里巴巴的“月饼门”事

件吗?2016年在阿里内部的中秋抢月饼活动中,四名程序员使用黑客技术,多刷了124盒月饼,最后被阿里开除。根据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蒋芳的解释,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这种行为违反了阿里巴巴的价值观———遵守规矩。记者当时采访了很多阿里系的企业,大都表示认同阿里巴巴的处理方式。

有意思的是,阿里的“弃子”刚被开除,腾讯就向其抛出了橄榄枝。虽然这其中有些打趣的意味,但或多或少折射出腾讯不同的态度。事实上,腾讯内部则更加崇尚“竞争文化”:在社交领域,QQ与微信一直在相互较劲;在直播领域,腾讯曾让内部六个团队同台竞争;在智能音箱领域,腾讯内部已知至少有三个团队在竞争。

“内部竞争可以激发员工的竞争力和创造力,谁能创造用户青睐的产品,谁就能在内部竞争中获得胜利。”一位腾讯员工这样描述自己企业的价值观。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