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有韧度,城市始终有温度

2017-07-18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钱蓓

始终有温度,是上海的城市理想。在一座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的特大城市,温度的培育和维系殊非易事,因为城市治理千头万绪。上海认为基层党建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务,在连续多年的摸索中拉出一条主线: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这条线的韧度决定着上海城市的温度。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此前调研上海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并在调研报告中点评:上海适应城市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实践创新,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特大城市治理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党在城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效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党领导城市、治理城市的能力显著提升。

留住人才

形成一套专业化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模式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人是城市治理的最大变量。如果说沪上数千个居村委会是上海城市治理的细胞,那居村委会党组织书记就是细胞核,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他们的作用最不该被低估。

耗时数年,上海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社区书记队伍,通过社会选聘优秀党务工作者,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从社区工作者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社区书记。目前,全市数千名社区书记平均年龄48.1岁,很多社区的主心骨都是“80后”;他们中有1179人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比起2015年居村委会换届前增加了43%。

留人留心,有几个问题最要紧。首先是体制问题,上海把社区书记队伍建设纳入了全市干部、人才队伍总体规划,将优秀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制,给予他们事业的“尊严感”。目前,全市已有746名社区书记纳入事业编制,1879名社区书记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接着是待遇问题,要让他们的所得配得上他们的付出。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上海终于把过去留不住人的社区书记岗位,变成了“抢手职业”。

这几千名书记带领着全市2.88万名社区工作者,构成上海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一线队伍。为提升这支队伍的素质,上海形成了一套以专业化、进阶式、积分制为特点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模式:例如长宁区,每年都会安排30%新录用公务员到居民区实习锻炼一年,鼓励各街镇探索居民区书记后备干部培养方法,华阳街道制定干部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天山街道建立居民区干部数据库,每年开展居民区副书记、副干事长、党支部书记等岗位的推荐选拔。又如杨浦区,把书记队伍培训工作纳入了全区干部培训体系,依靠高校、党校、专业机构等,形成以专业化、进阶式、积分制为特点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模式。

资源下沉

保障绣花针式精细化治理落到实处

上海城市基层党建立足基层,提出“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导向,制定社区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把各个部门支持社区的政策、投向社区的资金、面向社区的项目整合起来。

上海每个社区每年的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少于10万元,2015年市级财政向区级转移支付资金较往年增加25.1亿元,其中,社区管理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加3.3亿元,用于加强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

令人关注的是,上海街道完成了一次重要改革:统一卸下招商引资的包袱,腾出精力和心思专注于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此举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街道党工委专心致志抓党建、抓服务,光从人力配置来看,全市就有820多名街道骨干回归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

在上海市委的基层党建架构设计中,街道党工委作为区委派出机构,在各类基层组织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其主要履行八项职能,位居第一的就是加强党的建设,其次是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动员社会参与、指导基层自治、维护社区平安。

现在上海的城市治理已从“上层着力”向“基层着力”转变,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被统揽、统筹推进。

当“贴肉”的基层被充分赋权,绣花针式精细化治理便成为可能。

价值连接

形成服务群众的最大合力

拥有242家会员单位的徐汇区区域党建促进会,在全区织就一张服务网络,它们促进服务区域发展,在徐家汇商圈推出社会责任、道德责任、服务责任“三联盟”;服务社会治理,整合辖区内的行政、法律、卫生资源,设立医患纠纷调解办,每年调解500余件医患纠纷;服务民生改善,协同区域三甲医院设立“社区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让居民在社区医院享受三甲医院服务,每年服务6万人次。

闵行区虹桥镇的“1+6+7+X”区域化大党建机制,凝聚辖区内151个基层党组织和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打造区域党建联建共同体。建成党建引领下的综合性社区公共服务空间“四季源”邻里中心,以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单位,向群众精准投放服务。

浦东新区北蔡镇,在镇域范围内整合党建资源,在线推出“北蔡易生活”网络平台,通过党组织发动,把辖区内的企业、医院、学校等资源整合到平台,为市民提供家政等20多项服务,“吸粉”9万余人。

区域化党建一直是申城党建的一块牌子。上海鼓励区和街镇党组织与驻区单位互联互动、共建互补,充分发挥党建“合力”的能量。诚如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调研报告分析,驻区单位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涉及领域广,相互比较封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上海针对这些特点,注重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需求入手,通过组织纽带把双方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资源共享把双方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活动共联把双方优势发挥出来”,实现了不同党建主体之间价值取向的连接———双方以服务群众为共同追求,让共建富有成效。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