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小将乘着校园足球之风展现灵感与创意

2017-07-18信息快讯网

 

足球小将乘着校园足球之风展现灵感与创意-信息快讯网

 

足球小将乘着校园足球之风展现灵感与创意-信息快讯网

 

足球小将乘着校园足球之风展现灵感与创意-信息快讯网

◆校园足球的发展切忌急功近利,这是教育的一部分,通过校园足球的发展,提升孩子们的精神道德水准;

◆踢球与学习并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在足球特色学校里,考试成绩列前50名的,足球运动员几乎占了一半;

◆今年我国要建两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到2025年足球特色学校争取扩充到六万所。

怎样才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校园足球发展的道路? 青少年的学习与踢球冲突吗?对有足球天赋的孩子,是应该鼓励他们走专业足球之路还是坚持边上学边踢球? 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的帷幕刚刚落下,各国青少年在足球场上留下的微笑、勇气、力量仍在存续。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构筑校园足球新未来”校园足球高峰论坛上,各国足球教练员、教育界专家展开热议。他们表示,要走好校园足球发展的道路,让中国的足球小将们展现灵感与创意,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体魄、体育精神、运动技能。

校园足球是教育的一部分

中国校园足球的发展迎来了“大风口”,俄罗斯上海商会秘书长任蓉的描述不无道理。比如,国务院和改革办公室领导小组批复了2015年关于中国足球改革的方案。去年,又公布了关于中国足球的中长远计划。

那么,校园足球发展之路究竟应该怎样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主任金志扬表示,发展校园足球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一叶障目。他强调,校园足球的第一内涵是教育功能,在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要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准,培养他们的精神道德水平。

然而,现在的青少年足球很多都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参赛的小队员可以隐瞒年龄并过早引入成人化和专业化的训练,使得孩子踢球的灵感和创意往往被扼杀在摇篮里。

前两天在沪举行的中日韩U16足球赛,不仅中国小队员的成绩全面落败,有两个细节更让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技术总监吴金贵有些感慨:一是日本、韩国比赛时,每当场上自己的队员踢出了好球或发生了失误,场下替补席上的伙伴都会要么赞叹要么鼓励,而我们的替补队员则十分麻木;二是终场哨声响起,我们的队员都是自顾自往场外跑,而日韩小队员则会向观众鞠躬致谢。“足球是团队运动,这些细节反映出我国的足球小将协作精神上还有待提高,这是青少年足球首先必须抓好的问题。”他说。

做好人,学好习,踢好球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朱广沪在多年来的考察实践中发现,中国的青少年们在比赛中缺乏对抗性,对于足球的观察和思考还不够。“我们的青少年足球基础可能很好,但一上场,球的位置在哪里、下一步应该如何打配合等都不清楚。”他说,踢球十分需要聪明的头脑,读书好与踢球好并不矛盾,因为足球场上需要一个特别灵敏的头脑,起瞬间决策作用。

不少家长都会担心,一旦走上了绿茵场,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其实不然,朱广沪给出一组数据:在足球特色学校里,考试成绩列前50名的,足球运动员几乎占了一半。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这样说:“上帝给了人类两种手段,教育和运动,一为灵魂,一为身体,二者缺一不可,一个人才能大致完美。”任蓉说,在俄罗斯,所有青少年从四五岁就开始了体育运动的启蒙训练,他们在运动中磨砺心智,不断成长。不仅为学习提供了身体支持,还找到了终身陪伴自己的精神食粮。

波特兰伐木者足球队主教练康斯坦(ConstantineLionelKonstin) 更是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来证明足球改变命运。康斯坦从小酷爱足球,这让他在比较恶劣的生长环境中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我生活的环境比较恶劣,不少小伙伴都误入歧途,而我将足球作为兴趣爱好,生活变得与众不同。不论男孩女孩,都能够通过足球接受教育,从而改变一生。”

任蓉也表示,足球运动的大众性和草根性使这项运动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其团队作战和竞赛方式,在青少年“育人”“育才”“育能”三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足球的发展,正是这些意义的凸显,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体育课,爱上体育锻炼。

今年全国建成2万所足球特色校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探索自己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之路,并逐渐摸索和积累了不少经验。当天的论坛上,来自各国的足球专家就分享了各自的青训经验。VLUKSite负责人斯蒂夫尼奇切森特足球与教育研究计划导师和教练阿达莫·巴勒塔介绍说,在英国,足球青训体系发展完善,梯队层次也很明确。比如有顶尖的英超俱乐部,也有在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小型俱乐部。英国的足球小将培训从5岁到18岁都有,每周训练三次,周末也会进行比赛和训练,同时还保证在学校的文化课学习。“最重要的是,教练员和球员的心都往一处使劲,每个人都向着一线俱乐部球员靠齐,长远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虽然近两年来,国内校园足球的体系正在逐渐建立,但上海上港俱乐部U19全运队主教练成耀东也指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中存在的问题也包括“精英球员不精”。他说,目前国内有不少20岁上下的优秀足球远动员,他们可以走在中国青少年足球队伍的前列,但要看到,这些球员与亚洲、乃至欧洲、世界顶级球员,仍有较大差距。培养精英球员的职责,仍然任重而道远。

朱广沪也建议,发展足球运动,首先要解决场地问题,要让孩子们有更多活动的空间。此外,还要完善青少年训练体系,建立完备的竞赛体系。“因为足球是竞赛项目,竞赛对孩子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我们中国足球美好的未来,大家群策群力。”

金志扬说,世界足球分三级:专业足球、社会足球、校园足球。德国的足球成功依靠的是社会足球体系。在德国有13万个俱乐部,近600人就有一个足球俱乐部,平均不到四百个人就有一个专业教练。他透露说,今年,全国要有两万所特色学校。到2025年要达到五万所,这需要家长、学校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

针对现在国内开展校园足球普遍遇到的师资、场地等问题,论坛上披露的消息令人振奋。据悉,教育部已委托华东师大对基层足球教练展开培训,现已经公布的《足球教学指南》,里面就有很多视频,可以为基层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提供业务指导。此外,《全国校园足球大纲》也会在今年10月正式推出。

【精彩观点】

如何判断要不要成为职业的足球运动员,有哪些因素可以参考? 足球小将们成长到十四五岁,确实会面对职业道路选择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亚洲的青少年而言,这是因为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教育理念和读书体系相近。

选择的标准首先是孩子本身是否对于校园足球十分热爱,并且具有信心,将来可以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按照现在的俱乐部训练体系,一旦进入精英训练营,安排给足球运动的时间较多,学习文化课的时间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但也不能否认,在各个国家,也有部分足球小将留在学校里一边学习文化课,一边进行足球训练。在这些孩子心目中,学校也是很好的展示平台,也有不少学生是再成长一些后从学生体系中走进职业队伍里的,留给学生踢球和学习的外部环境也十分重要。

——上海上港俱乐部U19全运队主教练成耀东

在青少年运动问题上,也要清晰地看到,不能过分夸大教练员的作用。比如,在美国篮球运动中,诸如迈克尔·乔丹等伟大的运动员起步时,都是从街头篮球自己摸索出的成功路径。这是一种“散养”运动员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通过游戏竞赛、努力的拼搏,形成自己打球的风格,并逐渐成长。这或许比教练员和俱乐部“圈养”孩子的方式要更好。

——波特兰伐木者足球队主教练康斯坦ConstantineLioneIKonstin

我在俱乐部的工作主要是培训5到12岁的孩子,我们在挑选球员时与世界上大部分俱乐部都有相似的标准。首先是身体素质,比如挑选5岁的足球小将,需要看他们身体的协调能力、转向速度,当然在5岁的时候不可能找到技术非常好的孩子。同样的,大多数的俱乐部一开始培训都会比较注重对孩子的身体素质的培训,每周可能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训练加速能力、奔跑能力,这是作为足球运动员最基本的素质。此外,俱乐部也会花一点时间让孩子掌握技术,比如说配合能力、定位能力,这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VLUKSite负责人.斯蒂夫尼奇切森特足球与教育研究计划导师和教练阿达莫·巴勒塔

对于中国的足球小将们而言,足球运动的意识也非常重要。比如跑位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目前我们的球员在球场上,团队配合的能力远远不如对手,这种团队间的配合,其实是足球意识的细化。如何将平日里教练员的指导、平时自我的训练水平展现在比赛场上,就是通过团队的整体配合。当然,提升足球意识难度比较高,这是下一步中国校园足球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国家足球成绩和水平的提升,也有重要的意义。

——上海上港俱乐部U19全运队主教练成耀东

我一直是有这样的观点,发展校园足球首先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练队伍。为此,我从学校俱乐部中聘请了足球专业教练,并深入到崇明当地的小学进行指导。每周一到周五,这些高水平的教练员深入校园,发现当中的足球优秀苗子,并召集到俱乐部来。到初中、高中依然如此,这种梯队式的足球选拔方式能奠定扎实的足球基础。

——上海市崇明区成桥中学校长沈钢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