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经济学人和基层干部点赞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本报记者 唐玮婕
面临全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经济如何走向未来成了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昨晚,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聚焦经济体制改革,以“新常态”这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贯穿全集。
晚上八点,众多沪上经济学人和基层干部或守候在电视机前,或利用网络直播学习收看节目。记者采访中得到的共同反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回答对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干什么”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始终扣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
这场徐徐展开的中国经济结构之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长青基业。
标本兼治的药方:供给侧改革通向未来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第二年经济工作时就用了“新常态”这样一个提法。“新常态”包括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大逻辑确定了,党中央经济工作的思路也随之作出重大调整。中国经济该干什么?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一帖标本兼治的药方———沪上经济学家纷纷表示,中国必须全面转到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向效率要增长,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是引导中国走向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认识到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我们能够攻坚克难,迎来应对新常态的新变化。”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说,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确保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对市场预期的引导,深化企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以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应该用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去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保持宏观经济的基本稳定,营造一个有利于调整结构的好环境”。
正是在全国各地、社会各界思想高度统一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又交出了一张稳中向好的“半年考”答卷,呈现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收入增加、结构优化的良好格局,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结构之变的关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更是结构之变的关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专题片第二集把我们再一次带回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更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这正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的改革方向。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吴伟平说,作为率先进行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产物,该局在自贸区的试验田里悉心播种,近年来推出了90多项改革创新举措,“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在改革道路上砥砺前行,将重点围绕‘放’,进一步探索名称登记、经营范围、多证合一、一照多址、进口非特化妆品备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等改革措施;围绕‘管’,充分运用大数据,着力推动信息互联共享,探索形成食品安全‘六个双’监管闭环,创新加强网络市场监管,促进社会共管共治;围绕‘服’,发挥创建质量强区的引领作用,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地区组织和机构互认技术联盟,深化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打造质量高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更好地服务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
经济体制改革奠定长青基业
■本报记者 唐玮婕
面临全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经济如何走向未来成了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昨晚,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聚焦经济体制改革,以“新常态”这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贯穿全集。
晚上八点,众多沪上经济学人和基层干部或守候在电视机前,或利用网络直播学习收看节目。记者采访中得到的共同反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回答对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干什么”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始终扣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
这场徐徐展开的中国经济结构之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长青基业。
标本兼治的药方:供给侧改革通向未来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第二年经济工作时就用了“新常态”这样一个提法。“新常态”包括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大逻辑确定了,党中央经济工作的思路也随之作出重大调整。中国经济该干什么?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一帖标本兼治的药方———沪上经济学家纷纷表示,中国必须全面转到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向效率要增长,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是引导中国走向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认识到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我们能够攻坚克难,迎来应对新常态的新变化。”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说,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确保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对市场预期的引导,深化企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以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应该用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去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保持宏观经济的基本稳定,营造一个有利于调整结构的好环境”。
正是在全国各地、社会各界思想高度统一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又交出了一张稳中向好的“半年考”答卷,呈现增长平稳、就业向好、物价稳定、收入增加、结构优化的良好格局,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结构之变的关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更是结构之变的关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专题片第二集把我们再一次带回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更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这正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的改革方向。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吴伟平说,作为率先进行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产物,该局在自贸区的试验田里悉心播种,近年来推出了90多项改革创新举措,“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在改革道路上砥砺前行,将重点围绕‘放’,进一步探索名称登记、经营范围、多证合一、一照多址、进口非特化妆品备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等改革措施;围绕‘管’,充分运用大数据,着力推动信息互联共享,探索形成食品安全‘六个双’监管闭环,创新加强网络市场监管,促进社会共管共治;围绕‘服’,发挥创建质量强区的引领作用,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地区组织和机构互认技术联盟,深化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打造质量高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更好地服务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