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岂能靠无底线炒作绯闻炫富来堆积

2017-07-27信息快讯网

黄启哲

无底线的绯闻和隐私满天飞,透支了公众对娱乐行业和媒体行业的信任和好感,污染着网络文化环境

不知何时起,“扒隐私”“炒绯闻”成了网络话题的主流。点开微信订阅号的未读消息,甭管是行业服务平台还是各类资讯平台,当日的绯闻八卦变着法地写进标题吸睛,仿佛错过了这一波热点,就损失了千万点击量。

“周一见”成了“天天见”。明星绯闻的话题持续度动辄数月之久。去年,演员王宝强离婚的八卦新闻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网上读者。在网络媒体的渲染炒作之下,一桩离婚案竟然盖过了网友为奥运冠军的喝彩;影射当事人的影视作品已经开拍。一年过去了,炒作者依然不肯放弃这块“利益蛋糕”,至今仍有人追踪甚至是捏造当事人动向。

在这股炒作绯闻隐私的风潮中,始作俑者是一批以偷拍跟踪明星为生的“狗仔”。这个带有贬义的身份,被写进了个人介绍,引以为傲。他们为扒出明星隐私,不是展开千里追踪,几月追寻,就是安上高倍镜头,人盯人跟踪拍摄,甚至有人故意制造与明星的冲突来炮制猛料。一旦手握隐私,便坐地起价———不是把丑闻照片视频作为要挟、敲诈明星的工具,就是放在网络平台叫卖。紧随其后的是一批以“八卦”命名的自媒体账号,在一手八卦的基础上,添油加醋,大肆渲染。新兴的内容付费也启发他们又开辟一条财路———收费回答网友对明星隐私的“探底”。出名的“狗仔”一度每天回复数十条付费问题,价值99元的回答只有寥寥数语,却还故弄玄虚、捕风捉影,让围观网友大呼上当。

慢慢地,某些明星也在这样的“注意力经济”中挖掘到商机。

于是“街拍照”扎堆。昔日生活里对镜头避之不及的明星,频频在机场、马路、商场大方亮相。这些生活化场景竟也成了明星的秀场、比美炫富的第二T台。每一张看似随意、休闲的装扮背后,是精心的包装:看看身上,是动辄上万的奢侈品牌服饰堆砌;瞧瞧动作,是艺人团队拗造型摆拍;再留意下发布者,表面是自媒体平台“不经意”曝光,穿戴的服饰、使用的品牌,一夜间成为网购“爆款”。

真人秀、直播,甚至恋爱、婚礼一一被拿来作为明星比拼身家的竞技工具。千万豪宅、百万名车、几克拉钻戒,被“高亮置顶”。高调炫富背后,实则为品牌赞助商的手笔。商家越是加码,越是加剧奢靡之风的蔓延。还有的明星,在作品宣传期为博眼球,从被动曝光的受害人变成主动“喂料”的共谋者。为增加个人曝光度,提高商业价值,美名恶名来者不拒,网络流量先刷起来再说。

由此形成的“八卦利益网”,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生产了大量低俗、无聊的内容“刷屏”,占用了本该属于严肃新闻、传统文化等优质正能量内容的传播空间和媒体资源。“买热门”“刷话题”更是利用粉丝热情,人为炮制“热门”,用流量泡沫把其他领域的信息、甚至主流价值导向强行挤出公众视野。

无底线的绯闻和隐私满天飞,透支了公众对娱乐行业和媒体行业的信任和好感。围观了一场又一场八卦“罗生门”,“炒作”和“营销”的套路让公众越来越心生厌烦。

莫因虚拟流量,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丢失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心。网站、社交媒体需要流量,但同时,老百姓需要温暖善意的娱乐,社会需要鲜活的文化参与和健康的文化消费,年轻的网友们需要信仰与理想的激励。以低俗炒作明星绯闻隐私、炫富享乐的博眼球、拉流量之风,可以休矣!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