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发布,几年能收回留学成本?
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万毕业生回国。“海归”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最新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反映了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海归的留学前后情况的变化、回国发展的现状、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于当前留学生回国发展的看法。
多久能收回经济成本?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短短几十年,“海归”这个词,正发生着从精英标签向单纯的身份的转变、从好工作高收入的象征向普通工作甚至向低收入转变。而留学这笔昂贵的投资能否换来超值的回报也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据报告数据显示,关于付出与回报这个问题,有3成海归认为要3-5年才能收回自己的出国经济成本。
其中有24.1%的人认为1-3年能够收回成本,另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5-10年(22.5%)或10年以上(17.5%)才能收回经济成本。
调查发现,相较于实际工作收入与个人期望收入,认为高于期望的海归仅为1%,三成海归认为基本符合期望工资,而近七成海归认为远低于期望工资。
一位在澳大利亚读研即将毕业的李同学告诉记者,她在读研期间2年的费用差不多要50万,她期望未来毕业后的月薪是1万元左右,这样4-5年就能回本了。但在国内招聘网站上看到的职位薪水,确实比预期少了很多。
另一位在成都工作的海归小张则告诉记者,他在英国读研究生共花费50万元的留学费用,原本预计自己回国后的月薪应该在15000元左右,但实际每个月目前保底只有4、5000元的收入。
在被问及认为多久才能赚回留学所花的钱时,小张表示:“5-10年吧,国内行情差不多就这样。”
而按照月收入6000元计算,不吃不喝,李同学出国留学50万的成本,需要7年时间才能回本。如果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回本年限还要拉长。
大多数海归对留学效益价值持肯定态度
报告显示,绝大多数海归认为,海外留学对生活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有很大提升,近半数认为创新能力、扩大人脉网络也得到了发展。
在就业方面,海归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国际视野、语言优势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但调查中,海归也认为自己在就业中存在劣势,主要表现在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回国错过校招季;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海投效率低下;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等。
不仅如此,留学生除了投资回报的难题以外,也与国内毕业生一样面临着就业难。
据人民日报消息,2013年9月,王心怡从美国研究生毕业。老家在江苏的她,因为在天津读的本科,与家人商量后,还是决定留在天津工作。
根据自己的英语优势及留学专业,王心怡还是倾向于选一些大型外企。投了几十份简历,接到了五六个笔试通知,有两个好不容易进了面试,可面试之后都没音讯了。
外企求职受挫,王心怡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也许现在的留学生太多了,比我优秀的也很多。”调整思想后,她将目标转向国企和私企。又是一轮投简历后,她很快收到了3家民营企业的录取通知。
最后王心怡与其中一家薪金较高的公司签了合同。“毕竟还要在天津租房子,生活压力比较大。以后还是打算去大一点的公司,现在就是给家人一个交代,出国花了很多钱,不能在家里呆着。”
像王心怡这样,回国希望到外企工作,但最后留在私企的留学生并不鲜见。
据人民日报消息,一家外企面试官表示:“现在的留学生因为教育环境、国外的工作环境与外企的环境更接近,回国后希望到外企工作。但我们面试中发现,很多留学生的个人能力甚至不如国内的毕业生。而外企在中国发展,有时恰恰需要更了解本土文化的人才,如果留学生的能力不过关,国内的优秀毕业生反而更有优势。”
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度低
海归就业的工作岗位类型分布中,排名前五分别是销售、技术、市场、公关、广告、运营、行政、后勤,占比依次为13.5%、12.3%、10.3%、9.4%、8.4%。其次是财务、人力资源,研发,设计和产品等岗位。海归群体对当前工作岗位与其海外所学专业的匹配度偏低,认为非常匹配的仅为16.9%,认为匹配程度一般的为54.5%,认为完全不匹配的占28.6%。
在对目前单位所在行业未来十年发展前景的看法上,海归群体整体持乐观态度,27.1%认为非常有前景,32.4%发展平稳,19.1%认为将会转型升级或洗牌,11.3%认为会进一步萎缩。与2015年相比,海归选择私营/民营企业就职的比例有明显增加,增长11.3个百分点,显示出国内民营企业的人才竞争力逐渐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调查中,创业的受访海归仅占7.9%。就业信息咨询、海归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就业推荐是海归人员在回国之前最渴望获得的四项服务,分别占比19.8%、19.8%、19%和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