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哈佛海归聚首合肥科学岛探索强磁场装置
王文超、张欣、张钠、王俊峰、刘青松、刘静、林文楚、任涛(从左至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新华社记者郭晨摄
“我们愿意为祖国奉献青春与智慧”
■2009年至今,合肥科学岛以学术链方式大手笔引进顶尖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目前,稳态强磁场装置中的混合磁体装置磁场强度已在全球坐二望一
■八个人,正好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从基础研究到新药研发的学术链:在基础研究领域,有研究蛋白质的王俊峰和研究核酸的张钠;在细胞层面,有张欣做肿瘤细胞以及磁场生物学;在动物层面,有研究模式动物的林文楚;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和任涛四个人,正好组成一个小型的药物学研究团队
■“收入够花就好,孩子学习能跟上就好。”“可以游泳、打球、锻炼身体,保持体力紧盯实验就好。”这就是八位哈佛海归的心声,“我们回来,是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这里会是更好的舞台,我们愿意为她奉献青春与智慧”
■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重镇,一在北京,一在上海。可从2009年起,有八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海归博士后,先后来到了合肥科学岛。是什么吸引他们前来? 因为这里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稳态强磁场装置。
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舞台。目前,稳态强磁场装置中的混合磁体装置以40特斯拉的磁场强度,居世界第二;超越美国强磁场45特斯拉的目标,已经排上强磁场中心的日程表。
剑利,若要发挥威力,还需驭剑高手。八位哈佛海归如同“科研剑客”聚首科学岛,为强磁场装置探索“剑谱”,让其善用、尽用。没有特别待遇,避开城市喧嚣,他们希望在这蜀山湖畔的小岛上,利用强磁场这一科研利器,为祖国的生物医药科研开拓新方向。
回来,可以做不太一样的事情
科学岛原名“董铺岛”,它所在的合肥西郊蜀山湖,是合肥市的水源地之一,属于一级环境保护区,岛上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我第一次上岛,看到绿树映着白墙,就喜欢上了这里。”
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磁共振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刘青松说,2011年,在与当时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匡光力长谈之后,他相信,“探路先锋”王俊峰的选择没有错,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事业平台。
王俊峰是八位哈佛博士后中,第一个来到科学岛的。2009年,中国的稳态强磁场初具雏形。此时,在美国获得强磁场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之后,王俊峰已经为未来去向苦苦思索了两年:如果留在美国,可能只会沿着传统的生物学研究路线走下去。这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吗?
当朋友告诉他,国内在建强磁场装置并有宏大的科学规划时,他迫不及待地回国,第一站就是合肥。“回来,可以做不太一样的事情!”尽管当时计划中的10台磁体装置只建成一台,尽管配套的实验楼还没完工,实验设备更是无从谈起,但王俊峰却看到了更大的希望———这里是一个大科学平台,围绕稳态强磁场装置,物理学、材料科学、先进技术、生命科学等各领域都将在这里交汇,其碰撞所迸发出的创新火花,可能是任何一家单纯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都不可能创获的。
刘青松的想法和王俊峰一样,“没有比较,就没有自信。”当他回国考察后,再回到哈佛时,就动员身边的中国同事一起回国创业。刘静、王文超、张欣、张钠、林文楚、任涛,先后都来到了位于合肥的强磁场中心。
地球有地磁场,生物体也自带磁场,可在强磁场环境下,生命活动会有什么改变?是否可以用生物合成新材料?在国外,想要使用到稳态强磁场装置,必须申请机时,经过漫长等待,而在这里,却可以有充足的实验条件保证。
这是多么得天独厚的优势!回国后,张欣将自己的研究方向重新定位到稳态磁场的肿瘤生物学效应上,目前已发现磁场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擅长用核磁共振研究核酸的张钠,一边用先进设施解析核酸、药物的精细三维结构,一边发展相应的药物筛选技术……
他们是夫妻,更是学术链上的一环
“小而精干”是匡光力给这个海归团队的定位。八个人,正好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从基础研究到新药研发的学术链:在基础研究领域,有研究蛋白质的王俊峰和研究核酸的张钠;在细胞层面,有张欣做肿瘤细胞以及磁场生物学;在动物层面,有研究模式动物的林文楚;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和任涛四个人,则正好组成一个小型的药物学研究团队。
其中,刘青松和刘静,王文超和张欣,是两对夫妻科学家。根据中科院引进人才的规定,夫妻俩一般不能在同一个研究单位。然而,与北京、上海不同,合肥科学岛上并没有其他合适的科研岗位可以分开安置他们。“更关键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是学术链上的重要一环。”匡光力说,这算是引进人才打的“擦边球”,但“大礼不拘小节”。
虽然薪酬与一般研究员相同,没有什么特殊待遇,可这几位哈佛博士后却心无旁骛地留了下来。刘青松说,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祖国对他们的渴求和尊重:
回国的班机即将降落上海浦东机场,单位安排接机的车辆已在机场车库等候。
他们出国时已经注销了户口、身份证,孩子又都在美国出生,回国后,购房、子女就学都遇上了难题。作为强磁场中心的上级单位,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大力投资科学岛实验小学,从全省招聘优秀师资,努力把它建成一所让职工放心的优质小学。
实验大楼还没建成,院机关行政人员先挤一挤,匀出半个楼层用作实验室。
实验室无法准点下班,原本十点半准时关门的大楼警卫,被要求等到科学家离开才关锁大门,可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只说“我们支持科研”。
……
除了外出开会,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以前在哈佛留学的时候,他们的实验室就在上下层,甚至就隔着一条走廊,而如今,他们的实验室却分散在岛上各处。刘静说,过去经常聚在一起吃饭的他们,现在则更多通过微信交流,因为每个人都在忙着做实验,都希望争分夺秒能够多做一些工作。
王俊峰说,在归国青年科学家中,他们肯定不是做得最好的,一切还都刚起步。但在这个独特的平台上,他们愿意付出百分百努力,推动中国强磁场科学快速发展。
各展所长,形成强大创新磁场
大科学装置的用户来自全国甚至全球。而要让大科学装置充分发挥潜能,必须要有一支“本家”科研队伍,这也是国际上不少大科学装置的成功经验。
“围绕稳态磁场装置,如今已有40多个课题组在用它开展科研,领域涵盖基础物理、新材料、生命科学等。”匡光力说,一般科学家只有在知道了装置的性能好处后,才会来做实验。但他们往往收到数据就走了,可“本家”科研队伍则能为“玩”好装置,殚精竭虑。而生命科学部这八位哈佛博士后,就是这支队伍中十分亮眼的一分子。
核磁共振成像的磁场强度提高7倍,分辨率可以提高20倍,能够发现更细微的病变,可更强的稳态磁场对人和动物会有怎样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开展过相关的系统研究,张欣就与研究装置的陆轻铀研究员合作,搭建磁场下的生物测试系统,可进行20-40T超强磁场下的生物学研究。目前,利用该装置已发现强磁场对鼻咽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论文也已发表。最近,磁体装置正在调试冲击更高场强,她也开始调整这套测试系统。
强大的核磁共振可以观察正在工作状态下的蛋白质。王俊峰、张钠利用强大的核磁共振,发现了一系列蛋白质、核酸的精细结构,以及不同动力学、热力学状态下未曾发现过的核酸结构。
刘青松药物学研究团队建立起蛋白质水平的核磁共振高通量筛选体系,已有一个针对用于急性白血病的候选新药正在申请临床试验批件。
此外,他们还发展了临床药物敏感基因组学核心技术,正在针对一些中国人群高发的肿瘤绘制中国人的药物敏感性—基因关联指纹图谱,这些都为精准临床用药治疗奠定了基础。
在超导磁体上,有三台特别的溶液STM显微镜,这是生命科学家与装置科学家联手开发并安装上去的,可以看到生命分子更精细的溶液结构。
在发展自己专业方向的同时,这个海归团队还在科学家与装置之间架起了桥梁,很多生命科学家通过与课题组合作,了解这种先进装置的特性和用法,并在此获得了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收入够花就好,孩子学习能跟上就好。”“可以游泳、打球、锻炼身体,保持体力紧盯实验就好。”这就是八位哈佛海归的心声:“我们回来,是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这里会是更好的舞台,我们愿意为她奉献青春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