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
记者从28日上午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获悉,教育部统一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于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其中语文教材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并收录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
据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介绍,从2012年启动,到2017年全部完成,三科教材的编写历时超过五年。根据中央对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语文:古诗文增加,大量经典回归
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介绍,新编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人。
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新编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的数量,小学语文有古诗文129篇,初中语文收录古诗文132篇;其次,增设专题栏目,如小学的“日积月累”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
初中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友”“信”“和”等传统文化关键词,设计了一系列专题活动。大量编选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如 《纸的发明》《中国石拱桥》等,赞颂古代劳动人民智慧;《邓稼先》《黄河颂》等,则弘扬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等中华传统美德。
同时,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既有反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经历的篇目和他们的作品,也有反映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如狼牙山五壮士、江姐、黄继光等。
小学教材中包括 《朱德的扁担》《金色的鱼钩》 等革命传统选文约40篇,初中教材中有 《纪念白求恩》《回忆我的母亲》 等革命传统选文30多篇。同时,指导学生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长征》 《红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等红色经典名著。
此外,新编语文教材还注重国家主权教育,或描绘祖国山川的秀美与雄壮,以美丽的景物感染学生,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或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以铿锵的话语激励学生,如《黄河颂》《壶口瀑布》;或讲述各族人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守卫祖国海疆的英雄事迹,以感人的故事滋养学生,如 《无名岛》《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等。
历史:注重加强国家主权意识、海洋意识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介绍,此次由教育部统编的初中历史教材,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现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而且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凸显育人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主要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体现,内容涵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涉及4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30多部科技文化著作,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革命传统教育方面,教材系统介绍了中华民族近代斗争史,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决定性作用给予充分叙述,分别介绍了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40多位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
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在中国古代史中,揭示出自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中国近代史中,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现代史中,介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民族大团结。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能够认识到中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编历史教材十分注重加强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教育,以史实为依托,讲述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
道德与法治:强调德法兼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为了在教材统编工作中落实这一要求,教育部将义务教育阶段原品德课调整为“道德与法治”,强调德法兼修。《道德与法治》小学教材共12册,初中教材共6册。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教授介绍,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
此外,新编教材中,在小学和初中分别编写了法治教育专册教材,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其他册次教材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其中,小学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规。
■本报驻京记者 郭超豪 (本报北京8月2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