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代表作《羊道三部曲》珍藏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2017-08-29信息快讯网

李娟代表作《羊道三部曲》珍藏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信息快讯网

 

《羊道三部曲》

 

李娟著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讯 遥远地方的事情,戈壁、草原、雪山、帐篷、骏马、牧人,这些事情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都市人来说,天然就有一种吸引力。李娟著《羊道三部曲》是国内唯一一部描摹“最后的荒野主人”哈萨克民族择水草而居,四季转场的非虚构笔记,也是一部哈萨克民族的时代挽歌。“羊群在一整面山坡上弥漫开来,沿着平行着布满坡体的上百条弧线有序前行,丝丝入扣。”羊道,是哈萨克牧民生命中必经的道路,是大自然给他们安排的艰辛壮阔的迁徙之路。他们盛装跋涉在祖先的道路上,完成自己的一生,青春、衰老、贫穷、爱情……他们是真正的“在路上”。作者以质朴而又充满灵性的笔触,记述了作者跟随哈萨克族的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粗犷苍茫的新疆阿勒泰山区游牧生活的日子。

“羊道”系列是李娟在几年时间内陆续写下的文字,共分三卷。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古老生活。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李娟以充满灵性的白描手法,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写出的鲜活文字。“飞于山河之上,隐于草芥之中”,她的文字被惊为天人。

 

李娟代表作《羊道三部曲》珍藏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信息快讯网

《春牧场》是《羊道三部曲》的第一卷,讲述了一家人在吉尔阿图和塔门尔图春牧场之间辗转迁徙、以及与牧人们相处共同生活的故事。

 

李娟代表作《羊道三部曲》珍藏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信息快讯网

《前山夏牧场》是《羊道三部曲》的第二卷,讲述了一家人在前山夏牧场冬库尔的游牧生活。包括烤馕、赶牛、挤牛奶、做酸奶、参加舞会等等生活内容。以及离开冬库尔前往吾塞的迁徙过程。“生活总是在到来与离开之中,总是只是经过。经过大地,经过四季,经过一生,经过亲人和朋友,经过诸多欢乐和痛苦。”

 

李娟代表作《羊道三部曲》珍藏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信息快讯网

《深山夏牧场》是《羊道三部曲》的第三卷,讲述了一家人在深山夏牧场吾塞的游牧生活。包括天气,大雨、云朵、夕阳、黄昏,包括具体的劳动,数羊、赶牛,以及拜客、聚会等等的社交生活。作者在所有的描述中,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所见所得,接纳自己,与生活握手言和。

作者简介

 

李娟代表作《羊道三部曲》珍藏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信息快讯网

李娟,1979年生于新疆,童年和少女时代不停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高中辍学后,跟随家庭有过短暂的阿勒泰哈萨克村庄的生活经历,后来这段经历成为早期作品的主要内容。后又于十年后,两次重返牧场,深入哈萨克普通牧人家庭,创作出牧场系列作品。迄今出版作品有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等。现居阿勒泰,供职于新疆文联。

曾获2006年第二届天山文艺奖,2009年第一届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2010年第九届上海文学奖、第二届在场主义散文提名奖,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2012年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曾参加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和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中国文化创新领袖”项目,受哈佛大学邀请,以“书写当代中国”为题进行演讲。李娟作品入选哈佛大学“中国文化创新领袖”项目,哈佛大学精选五位中国作家之一,作为“书写当代中国”的代表。李娟已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作家,作品被广泛翻译为英文、法文、日文、韩文等多种文字,在很多国家出版发行。

各方评论

羊道是飞于山河之上和隐于草芥之中的文字,李娟在此证明她的宽广绵长。她以未经损伤的完美钝感在羊道中确立了齐物论的世界:万事万物皆是新鲜庞大,人间小事同于世界大战。阅读这个世界,让人纠结于心智上的优越与羞惭。——李敬泽

李娟的文字,是一种很直白的文字,并不喜欢用太多很华美的一些词语,去描绘事件的那种文字……让我觉得惊为天人。——梁文道

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王安忆

打开李娟的书,迎接自然之魂。——陈村

想象一下会织毛衣的蜻蜓,会泡方便面的蜜蜂或者爱嚼口香糖的蝉。李娟就是这样,她让日常生活很童话,也让童话变得日常。多少奇观和平淡,李娟都一视同仁地搜刮了去,摇一摇晃一晃,成了她送给你的万花筒。——史航

链接

书摘

在吾塞,我们有一个大大的石头羊圈,几乎占去了山顶四分之一的面积。不但小羊能圈住,所有的大羊也全都能圈住。我们先把所有羊统统赶进去。大羊圈最里面靠着几块巨大的山石处砌有小羊圈。斯马胡力和海拉提两个一左一右站在小羊圈人口处,等羊群经过那里,就轰走大羊,放进去小羊。等全部小羊进了小圈,就堵上人口。半个小时折腾下来,粪土荡天。大羊小羊圈里圈外一起抗议,咩叫不休。

到了吾塞,羊羔们已经长得很大了,我都快分不清大小羊了,大家却能迅速分清。人栏时,一个也不会错放。后来才发现,小羊的皮毛厚实,浓密,柔软,干净膨松,还微微带卷。大羊则脏成一绺一绺的。活了许多年与只活了半年到底不一样,衣服都会旧很多。

每次迁到新驻地的第一天,赶羊人圈总是极麻烦的事。因为羊们不认识新圈,搞不清状况。但只需短短两天,它们便立刻接受新的生活场所和秩序。虽然分离令它们不安,但到了该分离的时候,还是应允了牧人的安排。被驱赶的小羊每当经过小羊圈入口处,就会自觉地往圈里走,边走边悲惨地回头冲妈妈咩叫。妈妈也犹犹豫豫地走开,一声一声呼唤着孩子。

只有一只黑色的小绵羊非常不听话,每天都要和我奋力斗争一番,并且就只和我一人过不去。因此一到赶羊的时候,我也专门盯着它不放。

有时候会有一只小牛不知怎么的也跟着羊群懵懵懂懂进到了大羊圈。四下一望,周围全是羊,吓得六神无主,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没命地东奔西冲,频频闯祸。

我们两家加起来,山羊共一百五十只,绵羊大大小小一千多只。入圈前,羊群会停满整面山坡,静静站着。但很多时候羊已经等候很久了,大家仍不急于入圈,坐在原地等待着什么。那就意味着一定还有一小支羊群落在后面,杰约得别克或吾纳孜艾还在赶羊回家的途中。我不知道羊有没有到齐大家怎么晓得的,又没挨个数过。

数羊则是小羊完全入圈后的事。

以前,我总觉得数羊一定是个技术活。如果十年才能完全学会放羊的话,那么起码有九年得用来学数羊。后来才知,如果都像我以为的那样,站在羊群中数星星一样左点右点,神仙也难数清。

其实数羊的方法很简单。大家先把大羊群集中在一边,只分出数量分明的十来只羊赶到另一边。斯马胡力和海拉提站在两群羊之间,大家开始缓慢地赶羊,羊群排成三两列纵队,低头从两人中间走过,走向对面那一小群羊。两个男孩站在旁边监守,不让羊乱跑。这样,很快就数完了。

尽管如此,来到吾塞,数羊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以前在冬库儿,我们只有一百多只大羊。现在和巴依(财主)爷爷合了伙,一下子变成了六百多只大羊,数得头疼。每天都得数好几遍,反复核对。而且来到吾塞后,丢羊的频率似乎更高了。几乎每天都会少羊。数完羊后,空气越来越暗,但大家往往站着一动不动,像还在等待什么。很久后又商量了几句,往往会决定重数。

 

来源:新浪读书、中国作家网等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