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身所学,为医学事业奋斗一生

2017-09-12信息快讯网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这真是最深情的医学告白:两年前,一个高中生因为重症肺炎住进了瑞金医院,经历一个月的生死抢救,她痊愈康复;出院之际,她下定决心:“等着我,两年后我要报考医学院,回来成为你们的同事,去救更多人!”

昨天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生座谈会上,记者见到了这段“告白”的主人———临床八年制新生贾文清。更令人欣喜的是,上海交大医学院今年不仅迎来“最好招生季”,录取分数在众多省市再度领跑全国各大医学院校,更吸引了一批像贾文清这样的“学霸”级考生。

“谢谢你救了我,将来我要成为你”

贾文清看起来瘦瘦小小,与她交谈,会立刻感受到她内心“小宇宙”的能量。在上海中学的“学霸”圈里,当高中同学们瞄着“清北”等顶尖名校时,这个女孩独独钟情医学,一心为“去除人类病痛疾苦”这门科学而着迷。

十六七岁的孩子有着如此坚定的学医梦,原因说起来令人动容。“小时候我常生病,西医治疗的同时,还会求助中医,比如龙华医院儿科医生陆慧丽从我四五岁时就给我开药,直到现在我还会去找她。”贾文清自称“小药罐子”,从小喝过不少中药,也对医生们生出了特别的情感。正是因此,在应对繁忙学业的同时,她还会去龙华医院当志愿者。她说:“医生治好了我,我也想去帮助他人。”

这种感情在一次生病后更为强烈。高一暑假,贾文清突然病倒了,高烧40℃,十多天都降不下来,人被烧得有些神志不清了。焦急的父母把她送进了瑞金医院,她成了呼吸科病房的重病号。

治疗很棘手,高烧这会儿退了过一阵又复发,病因始终查不出,治疗方案一再调整,护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给她测量体温。“每当我有一点好转,医生、护士就会流露出欣慰,感觉到我的病竟然跟他们的心情息息相关,我好一点,他们就高兴一分。这真是深深触动了我。”贾文清记得,因为放不下她,医护人员周末休息还会来病房看她。

贾文清得的是“重型社区获得性肺炎”,最终住了整整一个月,她痊愈出院了,离开的时候她暗下决心,要报考医学院,也许是为了对每一个救过她性命的医务人员表达:“谢谢你救了我,将来我要成为你。”

迟到八年的学生来了,还有人跟着祖辈来学医

贾文清兑现了她的承诺,以高分考取上海交大医学院王牌专业———临床八年制。这样的“学霸”级新生,今年上海交大医学院迎来了一批。

张坤淇应该是其中较传奇的。本报今年暑假已报道过这名“迟到八年”的医学院新生(见本报8月16日报道《八年后再高考,只为学医》)。这回开学,与1998年、1999年出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相比,1992年出生的他算是“老大哥”了。他自嘲“情况与大家有些不同”,但学医的坚定与大家是一样的。

张坤淇的第一次高考是在八年前,他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从事游戏产品开发。他原本抱着创业的打算,直到2016年。“这回父母跟我聊了很久,念了这么多年书,他们希望我做些有意义的事。”张坤淇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最终他决定报考医学院,当医生。

真是人生何时出发都不算晚,2016年8月他报名了一个高考补习班,今年6月,他以甘肃全省143名的好成绩考取上海交大医学院临床八年制专业。

与张坤淇相比,吴缘凯的医学理想树立得很早,他的太外祖父毕业于震旦大学,外公也曾就读于上海第二医学院,都可算是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前身。斗转星移,一所医学院校的校名不断更迭,却没有中断这家人报考这所学校的“家族传统”。

“对医学认识,主要来自祖辈。记得外公以前在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上班,走在路上,附近的人都认识他,都会叫他‘杨医生’,这让我从小就认为医学很崇高,很坚定地想要学习它。”今年成为临床五年制新生的吴缘凯说道。

学医好时代,抱定理想就出发吧

见面会上,“铁杆学医粉”还有很多: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德语班的龙一婧高中毕业时同时获得上海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和德国慕尼黑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她决定来上海交大医学院报到;当社会上不少人说着“儿科医生苦、累、收入少”时,黎爽不仅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首届医学五年制 (儿科方向)的毕业生,今年她又成功考取新华医院儿科方向硕士研究生,坚定地想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这是学医的好时代。从上海交大医学院今年的招生情况看,招考分数普遍攀升,优秀学子乐于报考医学院。以该医学院今年在沪招生的本科批次临床八年制本博连读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为例,相比全市本科自主招生控分线高了65分,达到566分,为历年最高,而往年一般只比一本线高50分左右。

从该医学院在全国各省区市的录取线分数线来看,往年录取分数线在一本线上50分左右的江苏省,今年也高出一本线68分。其他80%省份录取线都高出当地一本线150分以上,例如福建、四川、内蒙古等;在有的省份甚至还高出200分以上,如陕西、新疆、青海等。

尽管从医环境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医患关系也还有改善余地,但这些年轻人对学医倒是无比从容。“医学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是内心的归属,当个人暂不能改变目前医疗的现状时,我所受的教育不是用来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生不逢时的,我要用我所学,抱定为医学事业奋斗一生的信念,坚定而执着。”贾文清与记者分享起这段始终催她奋进的医学誓言。

“这些年我们能深切感受到高中生的学医热情,希望大家抱定思想出发吧。”上海交大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邵莉说,随着近期教育部和卫计委共同出台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的相关文件,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优良的环境,相信从医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