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试点学生"弃物理"成趋势

2017-09-12信息快讯网

 

新高考试点学生"弃物理"成趋势-信息快讯网

8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入学第一课,来上课的是中科院物理所所长方忠。方忠是物理学界的“大咖”,在凝聚态物理领域成绩斐然。为了这次课,他用大卡车拉来了物理学的科普展台,甚至把各种有趣的实验也搬上讲台。他说:“同学们,希望你们选择物理,爱上物理。”

然而,现实情况与方忠的期望背道而驰。浙、沪两地新高考物理学科“遇冷”已是事实。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

这股风气也蔓延到了今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北京,学校的规则说明会刚结束,已经有不少家长在讨论“能不能不选物理”。

赋分难,物理选考人数骤减

物理学科是现代科学的基础,曾几何时,能学好物理就是“高智商”的代表,为何转眼间就被“嫌弃”至此呢?

在被称为“3+3”的新高考方案中,必考科目为语、数、外。考生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这样安排的好处显而易见,它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便于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优势科目。与其它科目相比,不少学生认为物理比较难学,学生“弃物理”而选其它科目,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导致“弃物理”渐成趋势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新高考的计分规则。比如浙江的选考科目采用赋分制。所谓赋分制,简单讲就是考生最后的分数不是考出来的卷面分数,而是和考生这科成绩在所有选这科的学生中排名相对应。例如你物理考了85分,但是选物理的都是牛人,卷面分都比你高,那么你最后的赋分只有40分(为最低分)。有同学说得更具体:浙江省的学考赋分体系分21级,每一级差3分,决定你这次赋分完全由你在本次考试的总人数排名中的比例,1级赋分100,位置为参考人数0%-1%,占1个百分点;2级赋分97,位置为参考人数1%-3%,占2个百分点;3级赋分94,位置为参考人数3%=6%,占3个百分点......所以假如只有全省排名前10%的学生去考,那么原来接近省排名前5%的学生正常得分是第10级70分,而同样是这个人,假如他化学能全省排名前10%,而化学有前60%学生参加考试,他的位置在第6级82分。高考总分就差了12分。在高考中,12分足以决定几千名次。

除此之外是高校的选考科目要求,这当然是必须的,北大物理系招的学生当然是要选考物理的。问题是,只有少数的著名高校敢于提出自己的选考科目要求,绝大多数一般高校都没有绝对的选考科目要求。再加上物理本来就难学,导致只有最好的学生有必要(为了考好的学校)且有胆量选考物理。一般的学生或是怕难,或是为了避开那些最好的学生,以期在别的学科取得更高的等第赋分,纷纷放弃物理。接下来就是恶性循环,选考物理的学生一届比一届少。

 

新高考试点学生"弃物理"成趋势-信息快讯网

“孩子,物理比你想象的更有趣、更有用”

在人大附中的课堂上,方忠和他的同事们齐上阵,努力让自己更加幽默风趣,还用各种实验“炫技”。“我希望孩子们知道物理比传说中的更有趣。看,我们研究物理的人过得很好,我们喝着咖啡、聊着天、做着自己喜欢的研究,不是他们想象中又穷又苦,了无生趣。”方忠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还想让孩子们知道物理是有用的学科,它可以解答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跨越许多自然科学领域,对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建模能力、计算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大有益处。

“物理教育的缺失会带来许多恶果。”元培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洪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往大了说,国家物理人才会出现断层,工业发展将后继乏力;往小了说,除了少数文科专业外,没有物理知识做基础,大学阶段很可能遇到学习阻碍。他表示,很多学生和家长不选物理是因为只看到了眼前的分数,实际上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学好物理,于自己、于国家都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学刊》八月刊,还从教育学角度分析了物理列为选考科目所引发“理科萎缩”的负面影响。

“从理论上推演,由于选考科目中物理学科的难度最大、区分度最高,当成绩最下等的学生由于畏难情绪退出物理学科的选择之后,在其之上的次下等成绩的学生便成了物理选考中的末尾学生,只能拿到最低的等级分。这些学生存在着退出物理学科而与成绩最下等学生选考同一科目获得更高的等级分的激励。”文章指出,这一过程持续传导,最终也会对成绩较高的考生形成退出物理学科的激励。这一典型的“逆向选择”过程,将通过传递效应,导致高中学生物理素养的整体缺失。

 

新高考试点学生"弃物理"成趋势-信息快讯网

网友看法不一

面对专家的担忧,一部分人认为“多余了”。

在网友“军武菌”眼中,新高考的“3+3”政策只是以前老政策的升级版罢了,谈不上趋势:“以前的高考就是哪科不行,用另一科拉分。这个新政策只不过是这科不行,那就不选考这科呗。虽说哪科不考可以选,但不代表你上课不用学,平常考试不用考。”

再说,大学本来就要分专业,高考弃考物理的学生,只是提前被理工科筛选掉罢了。

网友“Erwin_Schrdinger”认为:“现在,选择考物理的都是真正喜欢物理的,这些学生以后更可能成为研究学者,这么做可以节省大家的时间和成本。”

网友“魏晋风骨非清谈”认可这一观点:“真正想读物理、喜欢物理的,肯定会选物理。也正是这些人才会成为物理行业的中流砥柱。每人各有所长,才是改革的目的。”网友“Albert”也说:“弃物理的人本来就不适合学物理,让没有天分的人强行学一门课,才是对人才最大的浪费。”

当然也有“知识无用论”者存在。比如网友“庞各庄大学高材生”说:“我觉得除了小学自然科学和初中物理以外,后面学的物理化学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用?”

身为高中物理老师的“无奈机智的吐槽本”却觉得,物理“不受欢迎”的现象只是暂时的,“新高考报志愿,对选修学科是有要求的。我记得绝大部分理工类专业都有对物理的要求。如果大家都选择相对简单的科目,那么高考的竞争压力就会变大,这么一来,过个几年,选择物理的学生人数自然就稳定下来了。”

感到担忧的也大有人在。

网友“易流黄老师”认为:“中国之所以有现在的发展,跟大量优质的理工科人才不无关系。”

网友“我不是话痨啊”还担心放弃物理会导致“技术落后将从五年后初露端倪,五十年后依赖进口,一百年后彻底出局。”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初中的物理化的学习足以满足生活所需,但这并不代表着中高阶的学习毫无用处。

网友“品鞋师James”拿自己举例:“虽然我物理很烂,但还是很感谢高中物理,生活中很多东西,用物理解释很容易想通。”

数理化培养出来的逻辑能力,更是看不见的财富。网友“星期天不美好”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培养思维方式,尤以数学物理最为明显。”

最不济,多学点物理常识,就会少一些网络谣言。网友“佳星在天”说:“我们买菜的时候用不到微积分不需要立体几何,但是这些东西是基本的常识,比如别人骗你有核辐射买碘盐,电线的辐射会让人变傻之类的时候,你就能辨别真假了。”

 

新高考试点学生"弃物理"成趋势-信息快讯网

警惕“取消XX考试”

新高考落地没多久,现在贸然判断的确有失公允,但近年来,时不时冒出的“取消XX考试”的呼声,却值得我们反思。

此前高考取消英语和数学的呼声一度很高,如果一旦实施,后果不堪设想。

网友“六月的蠢老爸”感慨:“英语也说没用,数学也说没用,语文也说没用,现在物理也不受待见了。看看网上和朋友圈里,因为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和素养,闹出多少笑话,产生过多少谣言!竟然还有人为这种反智主义起哄和叫好?”

此外,作为重要的知识技能,一门学科一旦被高考划出考试范围,恐怕会加重教育成本,引发社会更大的不公平。

网友“LING叔”说:“英文不用考了,物理不用考了,听起来好高兴。但今后这些知识与技能只能通过高价的市场化教育系统获得。”

此前《新京报》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若取消了英语,可以预见,学校里教得越少,学生、家长寻求校外“进补”的需求就越多,支付的代价也越大。对于中国社会、未来,都不是好事,越有钱就越有条件校外“进补”,贫困家庭孩子可能连学都学不起。

事实上,这并非耸人听闻,已有研究数据支撑。

拿文理分科举例,理科普遍被认为“风险选择较大,但收益率也较大”,因此,不少贫困家庭学生更愿意选择文科。中国人民大学调查组2017年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对学生文理分科的调查显示:贫困县高中的理科学生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县,普通中学理科学生比例低于重点中学,农村学生理科生比例低于城镇生源。而农村学生退出教育收益率较高的理科科目的竞技,很可能会加大未来城乡学生的收入差距,加剧马太效应。

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向来是把双刃剑。

以美国为例。“学生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总称)专业上的参与度成为评判一个国家STEM能力的标准之一。”《中国教育学刊》指出,由于STEM学科的难度大、要求高,美国中学生的STEM能力和参与度近年来都在下降。美国等西方国家近些年正在经历STEM困境,其主要表现为STEM人才的短缺,这种人才短缺严重制约着其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

文章认为,专业选择绝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关乎国力不是一句空话。鉴于STEM教育对于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以自主选考取代文理分科的大背景下,中学生在理科科目方面的选考特点将影响学生的STEM参与率、STEM素养,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

因此,文章呼吁,教育研究者和政策制订者不应放任学生自由选科,而应该进行相对温和的指导和干预,确保学生的选择符合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比如“对其中适合于物理相关职业的学生进行详细的说明,向其展现未来的职业图景,并明确指导他们选择物理学科。”

教育学者熊丙奇还认为,高考改革还需要录取制度来配合,才能避免高考科目的冷热不均,“针对新高考3+3科目组合,大学每个专业要提出选科要求,从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改革实践看,大学提出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比较随意,有的学校只是考虑到增加学生报考,而不是按专业对学生学习科目的要求而设置选科,提出的选科要求比较随意。”

30岁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而立之年却面临“中年危机”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报考告知书
中学物理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上海高招收官 市教育考试院致信祝福应届考生
本该有趣的物理课,孩子为何望而生畏
浙沪初试新高考 优势不小问题也不少
大学生买TFboys演唱会二手门票三次被骗 损失千元
1500不够花,大学生活费多少合适?
各地密集出台租房新政 “购租同权”成为发展趋势
部编版语文教材9月启用 小学生先识字再学拼音
我国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生活方式不健康成主因
香港补习机构近千家:学生每周6天补习班
“非沪籍”高考的八条出路
上海高校为首届高考改革考生完善培养计划
台风“泰利”可能真要影响上海,周五可达大到暴雨!
《阿依达》将重返上海大剧院舞台
学生资助更精准,杜绝“校园贷”
“自时代”大学生该如何自我修炼
导师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根据互联网发展趋势提前布局网安人才 汇聚人才资源建设网络强国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推迟,是件好事吗?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孩子考试奇葩试题 难倒了中国父母的尊严
2004年诺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预测:今年物理学奖可能花落引力波研究
台学生青睐大陆院校 高考志愿不填台大选北大清华
选考物理真的会吃亏吗?考试院院长直面回应新高考新议题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