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带学龄前孩子去旅行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大多数人都有一颗游走的心,在原地太久,就想出去走走。那么孩子呢,沙子那么多,想不想玩玩海边的沙子?小火车开动了,想不想来一次真正的火车之旅?
古人一直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带孩子去旅行,可以接触不同的风土人情,不仅增长见识,还能在旅途中培养小小的自理能力,牵着孩子的手,在路上,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甚至推崇。也有部分理性的声音,孩子这么小,经不起路途的折腾,还什么都不懂,也体会不到外面的风景和周边的公园有多少差别,带孩子出去不过是满足大人被裹挟的攀比心。
我曾经兴致勃勃站队旅行方,磨刀霍霍计划带娃飞;我也曾葛优躺支持理性派,默默带娃下楼半日游。直到我真正的带不到三岁的心宝坐火车出行,我这位没有立场的妈妈有了自己笃信的理念:有机会就带娃出去呀,见识不见识不重要,懂不懂也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想给活在当下的那个小人儿,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当下”,能让孩子自己体验过,感受过。足已。
带孩子的旅行没有自己出去的洒脱随性,住宿,景点,吃饭,出行方式事事都要以孩子为主,甚至这次出行我真的从千里之外带了一个小马桶回来,因为习惯了小马桶的心宝不习惯酒店里的大马桶,宁愿拉裤子也不去。不得已,只好在当地买了小马桶,并随身携带。
住到新的酒店,心宝好奇的钻到柜子里,把床当蹦床,跳个不停。在酒店里洗澡奇怪为什么和家里不一样,没有洗澡盆,站着洗,开心极了。也会在某个晚上,一脸委屈的嚷着要回家,因为这里没有平日里相伴的玩具。
在吃饭的时候,也会各种挑,让你担心一会还有没有力气去玩。更会玩着玩着就累了,瞬间秒睡,你不得不抱着她蹲在某个树下做思考人生状。
这一切看起来并不容易,对吗?但这一切未知,不在计划内的“当下”里是不是又十分有趣。即使糟糕的体验,哭闹的时刻,狼狈的时刻,都是我和孩子在一起共同面对共同经历的时刻。不可复制,不可重来,独一无二,完完全全属于我们的时刻,即使不完美又何妨。
为什么我希望孩子有更多的体验,在安全范围内,体验不分好坏。当孩子慢慢有了自我的意识,越来越大,他越来越的想做自我,总会面临一个问题,当孩子的“自我”和父母的“为你好”的方式矛盾了,怎么办?去扼杀孩子的自我,还是坚持以父母眼中最正确的原则,这大概是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干预的太多,是控制。干预的太少,是不负责任。恰到好处又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
父母能做的是什么,做好孩子的保护者,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陪伴你一起体验更多的未知,更多不一样的当下,我们同在。这就够了,如果顺便长了见识这是额外的馈赠。真真实实的感受,路边的一颗石子,不一样颜色的公交车,甚至仓促的拉着行李赶火车,每个不同的瞬间,会让孩子激发自身去更多的尝试,更了解认识自己。世界这么大,带你去看看,至于怎么飞,你自己决定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