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创作谈

2017-10-17信息快讯网

 

《启航》《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创作谈-信息快讯网

沈嘉蔚创作的布面油彩《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启航》《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创作谈-信息快讯网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选取出生在上海或在上海工作的美术家的96件作品,象征中国共产党96年的光辉历史。陈佩秋创作的《饱饱金珠胜似春》。(展方供图)

■本报记者 徐璐明 李婷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大型交响合唱《启航》、《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三大文艺力作,围绕党在上海诞生,从上海出发,带领中国这艘航船穿过激流险滩,踏平惊涛骇浪,带领中华儿女一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在音乐、文学、美术、朗诵表演等领域开展精心创作。昨天,本报特邀三位主创人员畅谈了作品背后的创作历程。

龚天鹏:唤起当代青年的热忱担当

我在海外留学期间,看到西方的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来呈现本国文化精神,就更加渴望从中国人的角度去呈现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未来。交响乐是无国界的世界语言,我渴望将中国厚重的文化历史背景、国人的民族自信和民族抱负,融入国际音乐语汇之中,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感谢艺术节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和机会,让我能够运用古典浪漫主义交响乐的国际化语汇,向世界抒发当代青年对于国家历史和未来的思考。

当得知 《启航》 将作为今年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时,我非常激动,我发自肺腑的创作得到了认可。我希望,用这部作品能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并以此去呼吁、去唤起、去复兴先烈们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

李磊:上海美术家的一次整体亮相

展览的构思源于如何用上海美术家的作品来反映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是其中的缩影和象征。

展览选取出生在上海或在上海工作的美术家的96件作品,象征中国共产党96年的光辉历史。这些作品分别来自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中华艺术宫等地以及部分个人收藏。其中,既有上海著名前辈美术家的经典之作,也有当代上海美术中坚力量的精品力作,还有不少青年美术家的优秀新作———堪称上海美术家一次整体亮相。

一批平时难得一见的名作也将集中展示。如林风眠的中国画,刘海粟的油画,吴湖帆的 《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陆俨少的 《新安江发电站》,陈逸飞、魏景山的 《开路先锋》,沈嘉慰的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方增先的中国画 《母亲》,施大畏的中国画 《老乡》,邱瑞敏、石奇人、马宏道的 《畅想浦江》。

本次展览的展陈设计主色调为红色,设计师特意提取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视觉元素,组合成别具风格的大型门柱,有效提升展览的气势。

黄景誉:用诗情画意点亮信仰之光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诗歌朗诵会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名篇、名画、名家。我们特别邀请了多位上海知名诗人和文化学者组成阵容庞大的文学顾问团,从诗海中精心选择了九大篇章18首诗歌,作为整个诗歌朗诵会的文本。

这18首诗歌从上海的石库门出发,其中既有 《敬礼,从上海启航的红色风帆!》 这样主题性的诗歌,同时也有气势恢宏的毛主席诗词 《西江月·井冈 山》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同时,还有上海诗人创作的 《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 等文思隽永的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委约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为朗诵会全新创作了 《时间的入口》。这首诗将作为本次诗歌朗诵会的压轴节目进行全国首演。

上海是一座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城市,我们希望这台诗歌朗诵会,能够用诗情画意点亮理想之光、信念之光和时代之光。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