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红色血脉绘时代共鸣 一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侧记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城市的血脉饱含着红色基因。如何用上海美术家的作品反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卓越历程?昨天在中华艺术宫揭幕的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交出了精彩答卷。
这是一个具有史诗气质的大型红色主题展览,凝聚了沪上几代艺术家的心血之作,涵盖国画、油画、连环画、版画、年画、宣传画等多个画种。展厅内,象征中国共产党走过96年卓越历程的96幅作品,以石库门为起点,以富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生动的画面和精湛的艺术语言,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心怀宏大理想、情系广大人民的一个个精彩故事。
老一辈艺术家:传统技法绘就时代风貌
展览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以石库门、窑洞门、天安门和复兴之门,象征中国共产党诞生96年来的四个重要历史阶段。走进展厅,迎面便是一幅描绘中共一大召开场景的油画作品,接下来,表现南昌起义、抗日战争、上海解放、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依次展开,蓬勃的气势喷涌而出,让人备受鼓舞。尤其是吴湖帆、陆俨少、刘海粟、林风眠、程十发等老一辈艺术家用传统技法创作的一批具有时代风貌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
比如,本次展出的国画作品 《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出自一代山水画大师吴湖帆之手,展现的是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画面上,艺术家用娴熟的没骨烘染法描绘了原子弹爆炸时不断翻滚、徐徐上升的烟云巨柱,传递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幅画作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吴湖帆,却又无一笔不出自他原本崇尚的“南宗正脉”。
“你脚上的泥土有多厚,反映出你心中对于人民的感情有多深。”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陈琪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很多老艺术家深受鼓舞,他们自发拿起画笔,深入生活,尝试自己不曾接触过的题材。比如,林风眠的 《轧钢》,沈柔坚的 《船坞中》,陆俨少的 《新安江上》,吕蒙的 《造万吨轮》,谢之光的《万吨水压机》,颜文樑的 《造船厂》,陈逸飞、魏景山的 《开路先锋》,沈嘉蔚的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程十发的 《我们的朋友和同志遍于全世界》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都是画家们自觉描绘现实生活的探索。
“站在这些作品前,隔着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我们依然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艺术家们绘就的每一笔,都来自真实的火热生活。时至今日,这些有温度的现实题材创作还在感动着我们。”艺术评论家李向阳发出如是感叹。
美术中坚力量:精益求精构思精品力作
展览中,一批上海美术中坚力量的精品力作也备受关注。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为本次展览提供了两件红色题材作品 《老乡》 《上海的早晨》。《老乡》 是施大畏在梁家河居住时,构思创作的毛泽东和普通陕北老乡在一起的画面。《上海的早晨》 体现了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的浪漫主义革命情怀。“这两张不是鸿篇巨制,但我在创作时有非常饱满的感情。”施大畏表示。
邱瑞敏与石奇人、马宏道共同创作的《畅想浦江》,描绘的是邓小平在浦江游轮上构思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的情景。邱瑞敏说,这件作品打了好几次草稿。一开始画的是室内,但觉得体现不出上海的面貌,“后来我们想到从船上可以看到浦东改革开放之后的变化,有东方明珠、南浦大桥等具体形象可以表现,一下就有了灵感。”该作品以浦东的高楼大厦为背景,夜色中灿烂的灯光展示着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为了凸显画作的历史意境氛围,与视觉艺术作品相呼应,主办方邀请诗人赵丽宏创作了散文诗 《通向光明的门》。“普通的石库门,灰色的框,黑色的门,木门开阖之际,历史在这里揭开光明的初页……沉睡的大地睁开了眼睛,追随着那支火炬,追随着向四面八方蔓延的光明……”红底白字的长诗印刻在展厅入口立柱上,引来许多观众驻足诵读。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一件装置作品,它由青年艺术家李乾煜创作,96辆自行车在展厅内组成炫目的七色“彩虹”,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6周年。“完成这次创作,给我很深的感触:我庆幸我生活在这个年代,更庆幸在这个时代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最庆幸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李乾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