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2017-10-20信息快讯网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信息快讯网

同济大学“梦想教室”里,大学生志愿者视频连线四川贫困山区孩子,分享各自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体会。本报首席记者樊丽萍摄

同济大学学生视频连线四川山区初中生,分享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话让大学生们格外振奋。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党的十九大正在北京召开,通过电视直播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申城广大青年学子心潮澎湃,他们心中更加坚定了为中国梦而贡献青春力量的志向。

昨天中午12点30分,一根网线,将同济大学一群学生志愿者和四川省布拖县交际河初级中学的孩子们连在了一起。在位于四川凉山地区的这所山区学校,2000多名在校生中,彝族学生超过一半。通过视频连线,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同济大学“梦想教室”的大屏幕上。只见一个个皮肤黝黑、眼神放光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有话和上海的哥哥姐姐们说———

“我们在学校一起收看了十九大开幕直播,习近平总书记在作报告时说,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几年,我们学校的条件确实越来越好。”初二男生马日子沙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读小学时,他每天中午要徒步几公里回家吃饭,然后再赶回学校上课;而现在,学校不仅有了味道可口的免费营养午餐,住宿条件也变好了,“读书上学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

“过去,爸妈对我是否要上学读书这件事并不在乎,现在他们的看法改变了,说只要有可能,一定会供我读书。因为这几年家里情况好多了,而且听了十九大报告,我们知道,党和国家以后还会继续加大扶贫力度。”说话的男孩叫阿力史聪,今年读初三。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一表述,令他印象深刻。昨天,说到这一句话时,在视频连线的两地,同济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和四川山区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异口同声将这句话完整地复述了一遍,“梦想教室”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依托互联网技术,克服空间的阻隔,同济大学“梦想教室”项目始于今年暑假。校团委副书记陈城介绍,每年都有大学生参加支教活动,以前支教多集中在寒暑假,时间短,教学效果得不到持续保证。为此,搭载“互联网+”,同济大学“梦想教室”应运而生,目前学校已在福建长汀、四川布拖、贵州盘县等中西部地区打造了一个个集“课程设计、远程对话、异地活动”于一体的课程平台。

事实上,“梦想教室”不仅是一个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地方,更是一个通过两地学生定期沟通互动,让更多青年学子共圆中国梦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所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同济大学志愿者、土木工程学院学生谭海龙昨天在视频连线接近尾声之时,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为山区的孩子鼓劲加油。

参与视频连线的同济大学志愿者、数学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彭婧告诉记者,她和同学们集体收看了十九大开幕直播,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大家内心激动不已。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让彭婧和她的伙伴们觉得,目前正在启动的“梦想教室”项目很有意义,大家都干劲十足,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精准扶贫,同济大学表示,将整合校内外资源,依托“梦想教室”项目,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