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鲁敏推出新长篇小说《奔月》

2017-10-27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陈熙涵) 距上一本长篇小说《六人晚餐》出版五年后,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鲁敏日前出版了长篇新作《奔月》。

据作者透露,五年时间对写作这个行当来说不算长,但对她个人来说却很长。对于自己的新长篇,她曾为之纠结犹豫了一年多,最后还是选择了 《奔月》。从2014年7月写到2016年10月,其间改了六遍之多,最后一稿上甚至标注着“一直改到印刷之前”,足可见作者对写作较真的劲儿。

18岁在邮局工作的鲁敏,20岁那年在柜台碰到了来买邮票的作家苏童。这个命运的小暗示,冥冥中透露着她和文学的瓜葛。25岁的一天,快要下班的她站在位于30层的办公室窗前,看着地上川流不息的行人全都方向坚定、脚步匆忙,每个人都有一团影子一样的秘密和深锁的内心。“这一下击中了我。像是积蓄多年的火山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我迫切地想要贴近他们。这就需要一个合适的工具,而我所能想到的工具就是———小说。”

鲁敏多次说到这个黄昏。“小说,如闪电来袭、如惊雷响起,我找到了走出窄门、通往外部的途径。坐到电脑前,打出了我作为写作者的第一行字。”时至今日,鲁敏已出版了19部作品,斩获包括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文学奖项。《奔月》 一书依旧沿袭了她对人性的关注,这一次探讨了人们逃离庸常的渴望和对自我身份的困惑。

《奔月》 的故事从一辆开往梵乐山的旅游大巴意外坠崖展开。小六在这场事故中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只留下散落满地的物品。丈夫贺西南不愿相信她已死,开始寻找她的下落,却渐渐揭开了小六隐藏在温顺外表下乖张不羁的多重面目。与此同时,小六以无名之躯来到了完全陌生的小城乌鹊,开始了异境里的新生活……故事就在这两个时空交替上演。

《奔月》 里逃离与寻找的主题是鲁敏长期无法摆脱的思索产物。“逃离”这个主题乍看并不新鲜,中外文学和影视中均有过呈现,但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生活中总在上演各种“类逃离“的行为,比如在剧场看戏、水底深潜运动、跳槽、离婚、搬家、移民等等。鲁敏认为,这恰恰证明:这是一种普通存在于人性深处的困厄与执迷,值得反复追索、反复书写的现代性母题。《奔月》 的内核看似现代主义,但主人公的设置更为日常,甚至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女人与男人,就是大街上那些远远望去的无数面孔之一。有评论认为,在写作中,越是熟悉的生活越难构成小说,而鲁敏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她正面书写生活,却能从平凡面孔下挖掘和构建一个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幽微生活。《奔月》便体现了不动声色的暗流涌动。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