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规模最大文物保护修复基地启用 可修复全国逾半数简牍木漆器
本报武汉11月19日专电 (驻鄂记者钱忠军) 国内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修复基地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新科研大楼18日正式投入使用,可修复全国逾半数简牍、木漆器。
据介绍,荆州文保中心集文物保护、修复、科研为一体,主要从事出土竹木漆器、竹木简牍、纺织品文物等有机质类文物以及土遗址的科技保护,几乎包揽我国整个出土竹木漆器保护领域。中心建筑面积达9300平方米,设有木漆器彩绘修复室、竹简修复室、纺织品修复室、无机质修复室、皮革文物修复室、重大发现清洗室、分析检测室等,正在修复的文物70%以上来自全国各地。
在纺织品修复室,记者看到1982年从荆州马山一号墓出土的凤鸟服几何纹绵衾和对龙对凤浅黄绢面绵衾铺展在操作台上,形态完整,质地柔和,图案清晰。经过无数次实验和无数道工序,这两件国宝级文物从深藏冷冻到尝试修复,还在做着进一步的加固修复,但已经完整呈现出当年的富丽,明艳不可方物。从2003年开始,在成功进行小片实验后,荆州文保中心运用生物技术对绵衾进行了加固,目前绵衾已经可以折叠。接下来,修复人员将对残破的地方进行修补,争取达到展出条件。
“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在2005年依托湖北省博物馆和荆州文保中心成立,是国家文物局首批设立的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之一。
“全国70%的饱水简牍、60%的出土饱水木漆器都由我们修复,每年修复木漆器文物800至1000件、竹木简牍1万至1.5万枚、丝织品400至500平方米。”荆州文保中心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中心已使6000多件木漆器、12万枚竹木简牍、500多件纺织品“延年益寿”。
为帮助外地加强文物保护,荆州文保中心在全国建立6个工作站,每年保护木漆器2000多件,已累计为国内90多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60项,完成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里耶秦简、荆门郭店楚简、马王堆汉墓等文物抢救工程。
一批来自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亟待修复的漆木器日前运抵荆州文保中心。此外,还有来自安徽、湖南、北京、新疆、青海等地1000多件木漆器文物将陆续运到荆州进行修复。今年,荆州文保中心将启动海昏侯刘贺墓木漆器,当阳铁塔,清东陵乾隆、慈禧棺木,六安现场出土文物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