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专家齐聚西安 共同修复“鲁班造的”公输堂

2017-11-22信息快讯网

 

中法专家齐聚西安  共同修复“鲁班造的”公输堂-信息快讯网

公输堂现存三间后殿,堂内木构遍布彩绘。本报驻陕记者韩宏摄

本报西安11月21日专电 (驻陕记者韩宏) 记者从21日开幕的“交流与互鉴:中国-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获悉,中法合作的 《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 项目即将在北京签署。

位于西安市户县祁南村的公输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 (1403-1424年),工程历时11年,是“白阳三会”教徒为纪念其祖师公输班 (即鲁班) 而建,堂内原有各种佛像100多尊,故又名“万佛堂”。当地人认为只有建筑工匠的祖师公输班才能建造出如此绝美的建筑,故誉称“公输堂”。

公输堂现仅存三间后殿,建筑面积106平方米,堂内木构遍布彩绘,但目前古建木作的保存状况堪忧,亟须进行科学修复保护。

据了解,中法即将正式合作开展的 《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 项目,内容包括公输堂彩绘保护研究、小木作保护研究、生物病害防治研究。据介绍,该项目将形成符合“不改变文物原貌”“最小干预”等原则的古建筑单批灰彩画保护修复系列技术,有利于公输堂彩绘保护项目的实施,还将通过举办培训班、发表技术报告等形式,培养一支以中青年技术人才为主、能够科学保护修复古建彩画的专业队伍。

此外,中法双方还考虑未来以汉武帝茂陵石刻的保护研究为题,开展大型户外露天石刻的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工作,同时以合作项目为契机,相互学习和借鉴研究方法和技术,加深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扩大双方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举行,中法两国200多位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中国有关省区市文物部门、中法合作项目负责人,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方法和经验等进行交流和探讨。研讨会议题包括:中法两国的遗产保护政策与理念,中法两国考古遗址保护、遗产保护典型案例、历史古迹和街区的管理和治理、遗产保护和修复领域专业培训体系,以及中法开展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