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历程特刊之三·馆藏文物 | 看最早的《共产党宣言》是如何翻译和保存的

2017-11-27信息快讯网

 

建党历程特刊之三·馆藏文物 | 看最早的《共产党宣言》是如何翻译和保存的-信息快讯网

 

建党历程特刊之三·馆藏文物 | 看最早的《共产党宣言》是如何翻译和保存的-信息快讯网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

年代1920年

简介:1920年初春,陈望道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进行《共产党宣言》 的翻译工作。4月下旬,陈望道终于完成这部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经陈独秀、李汉俊校对,同年8月,《共产党宣言》 初版印刷1000册 (红色封面),9月份再版1000册 (蓝色封面)。由陈望道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 的出版,有力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

其中,陈望道译 《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初版本全国仅发现11本,十分珍贵。

躲在老家柴屋里翻译“宣言”

陈望道在翻译 《共产党宣言》 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说这是“真理的味道”,这则故事如今已传为佳话。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有一件十分重要的展品———1920年的 《共产党宣言》 中文译本,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共产党宣言》 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翻译。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

我国对 《共产党宣言》 的最早介绍出现在1899年2月至5月,由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上,当时连载英国人颉德所著《社会演化》前几章,其中就讲到了《宣言》中的内容。

20年后的1919年6月,《星期评论》 周刊在沪创办。《星期评论》编辑部深感尽快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完整地译成中文“已是社会之急需,时代之召唤”,急切希望译出《共产党宣言》全文。此时,邵力子推荐了陈望道,因为陈望道不仅思想进步、精通日文和英文,而且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识。

陈望道是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开始秘密翻译工作的。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他避开亲友邻居,躲在老家柴屋里,在泥地上铺几捆稻草当作凳子,再将一块铺板搁在两条长板凳上,既当书桌又当床,专心致志地投入翻译工作之中。陈望道根据《共产党宣言》日译本、英译本,并借助《日汉辞典》和《英汉辞典》翻译。翻译期间,陈望道十分忘我,母亲递给他粽子和红糖,他竟然错将墨汁当红糖蘸粽子,吃得满嘴漆黑。1920年4月底,陈望道完成了翻译任务,一部经典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全本终于问世。

很快,在上海辣斐德路成裕里12号(今复兴中路221弄12号)的“又新印刷所”,开始了《共产党宣言》的印刷工作。负责印刷所的郑佩刚曾回忆:“建立‘又新印刷所’(即‘日日新又日新’之意),第一次印刷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最早中译本在上海问世。它竖排平装,略小于32开本,全书共56页,用5号铅字排印;封面为浅红色,有马克思半身坐像,印着“马格斯、安格尔斯(即马克思恩格斯)合著”“陈望道译”“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字样。首版本的售价大洋一角,印数1000册,很快售罄。9月,又印行了第二版,封面马克思肖像的底色改为蓝色。这两版《共产党宣言》已成为非常珍贵的文物。

藏在衣冠冢里保存下来的“宣言”

这本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 《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是由一位共产党人的老父亲放在衣冠冢中保存下来的。这位共产党人叫张人亚。

张人亚原名张守和,字静泉,“人亚”是他参加革命后用的名字。1898年,张人亚出生在宁波市霞浦镇,16岁时来到上海,在老凤祥银楼当金银首饰制作工人。1921年加入当时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年加入共产党。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张人亚想到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的安危。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冒险将手中的文件书刊从上海秘密带到宁波镇海的乡下,托父亲张爵谦秘密保管。

1928年冬,张人亚秘密回到老家,对父亲张爵谦说,他在上海的住所要搬迁了。张人亚的侄子张时华后来回忆说,爷爷张爵谦是个普通农民,但生性耿直,机智勇敢,对革命有觉悟,对伯父的革命工作很支持。在一个冬日的午后,伯父带着一大包文件书刊,悄悄地来到爷爷的房间。果然不出所料,老人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伯父张人亚于是马上悄悄地返回上海。

同样根据张时华的回忆,那日傍晚,张爵谦先是把这包东西藏在自家菜园里。隔了几天,他向邻居佯称:不肖二儿子静泉长期在外不归,又毫无音信,恐怕早已死了。接着为二儿子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穴。张人亚一侧的墓是衣冠冢,放置的是空棺。张爵谦就将文件书刊用好几层油纸包扎好,藏进空棺埋入墓内。由于大革命中牺牲了不少同志,加上张人亚自从妻子去世后,已有好几年没有回家了,所以邻居们都深信不疑。

1932年12月23日,张人亚带病从瑞金赴福建长汀检查工作,途中因旧疾复发无法救治殉职,时年34岁。直到2005年,张人亚的亲属们才得知张人亚的下落。而在这之前,苦等儿子的张爵谦,一直守着秘密直到1950年。他估计儿子很有可能已经牺牲,自己则已是耄耋之年,党委托保管的东西,一定要交还给组织。

于是,老人打开衣冠冢,将文件书刊取出来。之后,将三儿子张静茂从上海叫到镇海乡下,向他讲述了20多年前的这个秘密,并要他把这些文件书报带回上海,交给党组织,了却20多年来的心愿。张静茂回沪后专门去刻了两枚纪念章。长方形的纪念章上书“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18个字,正方形纪念章上刻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九个字,盖在各种文件书刊上。

如今,这批文物分别由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及宣言》,以及由陈望道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

(根据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介绍和相关材料编写)

 

建党历程特刊之三·馆藏文物 | 看最早的《共产党宣言》是如何翻译和保存的-信息快讯网

李大钊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

年代1925年

简介:1925年秋,李大钊在北京为了开展革命工作,向好友吴弱男借用这台打字机长达一个月。在此期间,李大钊为了与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驻华代办齐齐林 (音译) 经常保持联系,正是用这台打字机打印了不少秘密文件。

这台打字机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最早,这台英文打字机是吴弱男在英国购买的,吴弱男为同盟会早期会员,曾任孙中山的秘书。1913年袁世凯企图复辟称帝,伦敦 《泰晤士报》 和上海 《字林西报》 纷纷载文附和袁的恢复帝制主张,孙中山即在东京召集同盟会会员大会发表演说,痛斥袁世凯。会后孙中山请吴弱男将反袁演说用这台打字机打印成英文电报稿,并嘱用吴弱男的名义发表在伦敦 《泰晤士报》 上,以正视听。

1964年7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通过上海市政协向吴弱男征集到这台打宇机,这台打字机现为纪念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建党历程特刊之三·馆藏文物 | 看最早的《共产党宣言》是如何翻译和保存的-信息快讯网

《共产党》月刊创刊号

年代1920年

简介:《共产党》 月刊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半公开性刊物。它以先进青年和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主要宣传对象。1920年11月 7日创刊至1921年7月停刊,共出版六期,每期发行5000份,由李达主编。月刊以大量篇幅介绍了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知识,并特设专栏着重报道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学说。此外,月刊上还发表了一批由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撰写的探讨党的基本理论的文章,他们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人运动和农民问题的研究,尤其是该刊第三号发表的 《告中国的农民》一文已含有工农联盟的思想,这在早期中国共产主义文献中是非常罕见的。

在当时,《共产党》 月刊己成为国内外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不可或缺的读物。它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建党历程特刊之三·馆藏文物 | 看最早的《共产党宣言》是如何翻译和保存的-信息快讯网

《天问》周刊

年代1920年

简介:《天问》 周刊,由湖南在沪各界人士所创办,彭璜任主编,1920年2月10日在上海出版,同年7月1日出至第24期停刊。

五四运动后,湖南人民开展了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当时以毛泽东为主的新民学会和长沙学联共同组成驱张代表团,分别派员到各地宣传驱张和请愿活动。上海的工作由彭璜主持。《天问》 就是在这场运动中应运而生的。该刊曾载有毛泽东的 《湖南人民的自决》 一文。同年6月,张敬尧被迫下台,各地代表团撤回湖南,《天问》 也因此停刊。

馆藏的 《天问》 周刊由上海旧书店出售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建党历程特刊之三·馆藏文物 | 看最早的《共产党宣言》是如何翻译和保存的-信息快讯网

《布尔塞维克》周刊创刊号

年代1927年

简介: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布尔塞维克》 周刊在上海秘密创刊。

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五人组成编委会,瞿秋白任主任。该刊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屠杀工农民众的罪行,号召人民群众起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根据斗争需要,该刊先后改为半月刊、月刊,并多次采用伪装封面等办法坚持出版发行。1932年7月停刊,共出五卷52期。这本 《布尔塞维克》 创刊号现为馆藏三级文物。

 

建党历程特刊之三·馆藏文物 | 看最早的《共产党宣言》是如何翻译和保存的-信息快讯网

《劳动界》周刊创刊号

年代1920年

简介:《劳动界》 周刊,1920年8月15日由陈独秀、李汉俊发起创办。这是一份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先后共出版了24册,于1921年终刊,每册一万字左右。

内容设有国内劳动界、国外劳动界、演说、读者投稿等专栏。《劳动界》 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向工人阐明了劳动者谋求解放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达到启发工人觉悟,推动工人运动的目的,同时它也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事工人运动的具体实践。

这本 《劳动界》 周刊创刊号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建人之一俞秀松父亲俞韵琴捐献,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提供

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诞生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秘书处负责人就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答新华社记者问
受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章程
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光辉指引——《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诞生记
【书人茶话】翻译很美,普鲁斯特很长
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三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八
翻译,如何臻于“化境” 译界专家齐聚京城探讨翻译新标准
金庸《射雕》三部曲英译版被称中国版《指环王》,粉丝好奇九阴白骨掌怎么翻译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红色文化
奥斯卡先期风向标独立精神奖提名揭晓
肩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系列评论之三
德文版《租界》等五种图书获“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资助
翻译不止“文字转码”,更要文化摆渡
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共同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一论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旨讲话
“习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漫评:与世界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打破轻“首译”重“复译”怪圈建立起良性的翻译生态
【阅读西方】《女性&权利:一份宣言》
著名诗人屠岸逝世 他的专长不仅是写诗还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家
【理上网来】信仰的力量——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
H5|《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共产党宣言》的多重意蕴
从《共产党宣言》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
文汇时评 | 从《共产党宣言》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