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故宫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网红”的?

2017-11-27信息快讯网

 

揭秘!故宫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网红”的?-信息快讯网

最近,故宫博物院又火了。或许是因为美国总统川普访华第一站便是故宫,所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突然就“被网红”了。很多人把他的演讲视频翻出来,竟然被这个63岁大叔“拙劣”的带货方式逗乐了。

600岁的故宫为什么一刻没有停下它与时俱进的脚步?原本高冷的“文物脸”又是如何踏上带你卖萌带你飞的“网红”之路?这一切都离不开故宫的新“看门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单霁翔。

自带流量的“大佬”院长带路

说到这位院长,自他上任就自带流量,备受关注。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故宫,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光是布鞋就磨烂了20多双。还因此被成为“布鞋院长”。他对故宫所有的数据藏品如数家珍:53000幅绘画,75000件法书,28000件碑帖,156000件书画……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今年,他在《朗读者》上朗读了《故宫100至大无上》向大家讲述了故宫更多隐藏的故事,将这座属于所有中国人的“大宅院”重新拉进了大众的视野。

单院长在故宫的经营上也独具慧眼,他认为故宫“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等于“不能盈利”,他要求故宫出售的所有商品必须自己研发,能够真正体现出故宫的文化和历史,而不是粗制滥造的纪念品。2015年,故宫文创产品的研发达到了8700种,2016年达到了9170种,销售额早早就突破了10亿。此外,故宫打算在自嗨之外,更加彻底地拥抱互联网。从阿里到腾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开始与故宫展开了更多的合作,从旅行、文创到游戏、表情包。

单霁翔用双脚丈量了故宫这座“大宅院”,也领导着大家实现了紫禁城的“逆生长”。故宫便从此走上了网红道路。

 

揭秘!故宫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网红”的?-信息快讯网

印象中严肃的历史人物,康熙雍正道光、鳌拜等集体卖萌;还有幽默搞笑的崇祯帝生平故事,简直脑洞大开,花式卖萌,为了“红”,也是蛮拼的!

大IP小试变现:从皇家宫殿到开放园林

在人们还没有开始用“IP”这个概念去理解世界运转的时候,故宫已经率先证明了一个超级IP的号召能力。1925年10月10日,原本属于皇家的紫禁城第一次作为博物馆向普通百姓开放,一天内接待的游客数量就超过了两万人。

如今,作为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也已经走过了90多年,但故宫每年的游客人次至今仍能保持1500多万,为世界第一。以至于故宫这些年一直在发出限流的呼声——如果要考察一个IP的长线运营能力,故宫显然是个中翘楚。

世界上博物馆的藏品结构多以金字塔型为主,塔尖为镇馆之宝,珍贵文物,腰身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下是待定级的资料。但故宫博物院是个例外,我们国家顶级的珍贵文物占93.2%,一般文物占6.4%,资料只占0.4%,件件都是珍贵文物。

为了尽可能扩大故宫的开放空间,单院长顶着巨大的压力要故宫工作人员将私家车搬离紫禁城,甚至不直接和文物打交道的人,也要搬离故宫,包括他自己。

同时,他改善了售票窗口,用了先进的网络系统,让故宫门口再也没有人山人海的排队,但门票价格却几十年没有改变,因为单院长说,如果要靠票价来阻挡人流,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以学生为代表的低收入人群,“而这部分人,是最需要文化的。”

所以,单院长说,当《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爆火时,他最高兴的是70%的点赞都来自于学生。

故宫是近几年来,除了“西游”之外发展的最好的中国文化IP之一了。

互联网转型风生水起

无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或“故宫淘宝”的成功,带给故宫的启示可能有相似性:交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以来,故宫更积极地开展合作:与腾讯合作开发IP,与阿里合作推进电子商务,与时尚博主合作开发创意产品……

效果也是显著的:与腾讯合作的报名H5获得了300多万次的浏览量与30多万的分享数;其旗舰店则将门票、文创、出版的销售三者合一,日销售额在3万以上;而与时尚博主黎贝卡联名设计的四款首饰,微店上线20分钟就全线售罄。

作为一个文博机构,故宫IP开发的重点不是变现,而在于资源分享、文化传播与用户连接。这也是故宫选择与腾讯合作的原因之一。在宣布合作的发布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便表示,“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将助力故宫,产生更强的文化辐射力。”

而单院长的最终目标,则是“将壮美的紫禁城留给下一个600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