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网红台历走起“传统风” 中老年更钟情“老黄历”
传统挂历、台历仍有市场
说起挂历、台历、日历,在我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最火的时候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尤其是逢年过节,挂历更成了人们送礼的首选。在经历了禁止公款购买低迷期后,年终岁末,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传统日历、台历市场尽管落寞,但仍有老年市场;而各种被赋予了文化创意色彩和DIY的纸质日历产品走红网络,加入了销售大军,刮起了一股“传统风”,日历再受青睐。
传统挂历仍有市场 中老年更钟情“老黄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出版社、零售商每年卖挂历就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家庭装修环境的提升,各种数字产品的涌现,挂历使用率越来越低,礼品市场已日渐萎缩。
城隍庙的侯家路上,这里原本是台历小店集聚区,最多的时候,一条街上有十几家台历挂历文具店,而今仅剩4家。90后小伙陈荣继承了爸妈的“祖业”继续坐着台历生意,只不过,如今的店面陈设只有一面墙,小店也是和别家共用。
老黄历、各式台历、挂历,仅几平方米的小店里,应有尽有,价格也不算贵,10元-50元不等。陈荣告诉记者,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这里卖了十多年的台历,过去台历生意还不错。禁止公款购买挂历、台历后,销量就一路下滑。此外,伴随手机的广泛运用,买日历、台历的人更是少了,生意越来越不好,直到自己帮父母开了网店,生意才稍有好转。
“卖台历是个季节性的生意,过了年开了春,我们就卖风筝了。”陈荣说,现在传统的挂历、台历生意并不好做,客户大多都是老年人。
记者看到,在小店的门口有一个专门卖老黄历的摊子,上面摆放着大大小小、不同样式的老黄历。陈荣告诉记者,“来这里买老黄历的,基本上全是老人。他们买了拿回家,过一天撕一页,有种过日子的仪式感,其实就是一种情怀吧!”
网红日历书走俏 传统文化题材更受欢迎
故宫网红日历在网上售卖火爆
相较于传统日历的“江河日下”,装帧考究、突出个性的日历书悄然走俏。今年,“日历书大战”更是早早打响,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国学、养生、博物等琳琅满目的日历书吸引读者。
记者查询当当网、亚马逊等网站发现,《故宫日历》《红楼梦日历》《中华诗词日历》《每日读诗日历》《启功诗词日历》《时光本草》等一系列传统文化题材的日历书正在热销,成为冬季书市上一道温暖的风景。其中,《故宫日历2018》名列当当网最近一周图书畅销榜文化类第一名,以《故宫日历》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可谓备受青睐。
记者看到,被众多网友称为“网红”的《故宫日历》,封面采用象征故宫墙的红色布面精装,加上大大的烫金字体,透露着浓浓的古典气息。2018年是生肖狗年,这次《故宫日历》以“灵犬报兴旺瑞兽祝昌隆”为主题,内容选取的是表现灵犬与瑞兽的文物。打开日历,从碑帖上集字的日期节令与遴选的文物珍藏交相辉映,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此外,作为网红日历鼻祖的果壳日历,今年也推出了“文明系列”,据果壳网文创产品负责人赵明烨透露,自今年9月26日凌晨果壳网推出的微信《2018年日历来啦!》后,瞬间突破10万加阅读量,日历的粉丝蜂拥而至。不到12小时,预售的2万册已经被抢购一空。
今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也加入了大战的大军,推出了《诗词台历》。据该书的责编马瑞瑞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做诗词台历,本来就是做下尝试,但没想到效果特别好,除孩子、家长购买外,一些文化单位也前来订购,用做员工培训,这部分群体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从目前的销售量来看,也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嫁接创意后的文创产品更是一种社会认同
针对传统台历落寞,个性化“网红台历”不断走俏这一现象。马瑞瑞认为,日历、台历、年历在人们生活中由来已久,也算是刚需产品,但是以前的日历产品都过于同质化和普通。这两年,以《故宫日历》为代表的日历书产品出现了。它们在设计装帧上摆脱了过去那种呆板、简单的表达形式,突出个性,也注入了更多传统文化内涵,更符合当下的用户日渐提升的审美需求,也赢得了市场。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社会学系主任、副教授刘长喜则认为,如今的日历书,其实更像是一种嫁接创意后的文创产品,这也是一种个性消费的体现。
刘长喜说,工业革命4.0时代,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转变,人们的消费者方式已从规模化和工厂化的模式,转变为个性化、定制化。由于挂历、台历技术简单,很容易实现,未来服装、甚至是汽车都将实现定制化,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他还认为,其实从实用功能来讲,纸质日历可以取消,至于为何网红日历又火了起来,这源于一种价值认同,通过对于有格调的、富有传统文化等台历的消费来实现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