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会“消失”,应成为心灵的呵护者

2017-12-13信息快讯网

 

教师不会“消失”,应成为心灵的呵护者-信息快讯网

晋元高级中学学生通过应用软件完成桥梁草图设计。本报记者朱颖婕摄

■本报记者 朱颖婕

“汶川地震后,救援队需要进村送物资,但唯一一座必经桥梁被洪水冲垮。如果你们在现场,将如何利用周边可以找到的简易木材,搭建一座跨度35米、宽度5米、承重4吨的桥梁?”昨天,晋元高级中学的“小工程师”们通过虚拟软件设计和实际模型搭建,在课堂内完成了“搭桥救援”工作。

眼下,如这般运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等技术设备和手段辅助教学的智慧课堂,在上海中小学内已不鲜见。在业内人士看来,信息技术撬动课堂教学变革已是必然趋势,这对学校和教师的角色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去年开始,晋元高级中学的“土木结构”拓展课引入了数字应用软件辅助教学,授课教师王海鹏由衷感到,“虚实结合”的授课方式令教学效率明显提升,学生的智慧得以灵动闪现。在校长季洪旭看来,“互联网+教育”的一大优势在于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即时调取和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成果。同时,各类数字平台可以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各项学习数据,完成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

当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不断“占领”课堂,教师会不会失业,学校会不会消失?

华东师大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认为,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行业,教师这一职业也永远不会“消失”,但未来它们的角色和功能将发生重要变化。因为懂得学生的心灵、掌握学生的思想是人类可以做到但机器做不到的事。可以预见,在未来只会讲知识和技能的“教书匠”将会被社会淘汰。“教师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引领者、心灵的呵护者、学习的陪伴者。”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认为,信息技术正在令学校教育发生深刻变革,每个人的个性选择将越来越重要,而学校需要做的是,尊重个性和差异,提供精准教育服务。“信息技术可以丰富资源、提高效率、加强反馈,但不能替代的是人的情感体验、精神交流,而这正是学校的价值所在。”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