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各类竞赛这一年:取消、更名、变形、叫停……
本月以来,上海对培训机构举办的奥数竞赛和英语考试动作不断,先后叫停新“亚太杯”,对“3E少儿英语测试”展开调查,并约谈了组织比赛的培训机构。不过,据媒体报道,个别竞赛仍在上周末开考。教育部门一再强调升学不看证书,然而各项新老竞赛层出不穷,学生趋之若鹜,原因何在?
取消、更名、卷土重来、叫停竞赛折腾了一年
回顾这一年,申城的各类竞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总能引发不小的关注。
今年年初,奥数“四大杯赛”一个取消、两个改名,曾引发家长圈的轰动。年中,几个比赛报名简章相继公布,四大杯赛又被指更名后卷土重来。
图说:今年9月,网传小机灵杯改头换面启动报名。网络图
而随着杯赛报名的启动,奥数培训再掀热潮。再到最近年底,新“亚太杯”报名伊始,即被上海市教委叫停,之前推报名公告招揽生源的多家培训机构被约谈。
传送门
停办!退款!上海市教委昨出重拳,奥数新亚太杯“黄”了!
上周五,上海市教委表示正在对“3E少儿英语测试”展开调查,一旦查实有违法违规行为,将予以严肃处理。“3E”英语测试被指就是多年前叫停的“星级考”。
图说:3E英语测试官方公众号12月5日发布的“2018年3E英语测试时间安排”被删除
不过,严管之下,有媒体又曝出,刚刚过去的周六,春蕾杯奥数比赛又在上海如火如荼举行了。报道指出,有家长罗列了上海小学阶段杯赛汇总表,非官方背景的有40余个。
图说:2018年“春蕾杯”全国小学生思维能力邀请赛五年级初赛试题,试卷显示考试时间为2017年12月16日。网络图
教育部门反复重申 教育机构“暗示”不断
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将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或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和参考,面谈过程要全程录相,市教委和各区教育局将在招生过程中进行严查严管。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予以严肃处理。
各类培训等机构应在其办学或经营范围内开展业务,其举办的各类杯赛,市教委也明确,学校不得宣传或组织学生参加,不得提供竞赛活动的培训场所或比赛场所。
然而,各类培训机构却仍在给家长“择校建议”时不断暗示。
今年三月,记者曾走访某大型教育机构,彼时恰逢风口浪尖之时,培训机构人员虽绝口不提竞赛,却反复强调“不参加培训班,怎么能小升初进好学校”“光靠学校学的是不够的”。
在媒体日前的走访中,培训机构人员则表示要择校,考杯赛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家长给孩子报名奥数班,再参加竞赛。“因为这样的证书的含金量可能会高一点”。
还有培训机构的人表示:“今年1月份以后不是不收简历了吗?但是他们会以开放课的形式到学校里去,通过各方面的考察来进行一个评定。”
在采访中,多位教育人士认为,举办竞赛重在有规范,无论谁举办的竞赛,都需要从法律层面上做出相关制度或规定。同时,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也要严查和严管。
记者获悉,上海近期将出台对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对培训机构招生、教育教学、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加强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竞赛活动的管理,对违法违规办赛的培训机构,将严肃查处。
家长追捧杯赛,休闲周末成“奢侈品”
刚过去的周末,又有不少学生参加“全能五星英语大赛”和“春蕾杯”全国小学生思维能力邀请赛等竞赛。家长追捧各类比赛以及培训班,使得小学生拥有完整而又休闲的周末成为奢望。
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家长说:
“最近一个月,每个周末都有数学和英语类比赛。不是在比赛,就是在去比赛的路上。”
随机采访了几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发现几乎所有家长都为孩子安排了“考证”日程,很多孩子周末都有一个到三个培训班,最多的一位给孩子报名了三场数学竞赛和两个英语竞赛。
这位号称只是“中等鸡血”的妈妈称:
“年初三个奥数杯赛更名或者停办,让我们一时没有了方向,转投英语竞赛,因为没有了数学证书,起码要有个英语证书才保险。”
一位家长发来的一份“2017-2018各类杯赛考证时间表”上,然列着从今年6月至明年5月间各项杯赛的开赛时间,并用不同颜色区分语、数、英各科。
“12月9日‘沪港杯’现场作文初赛,12月10日‘3E英语’笔试,12月16日‘全小数’决赛……”
没有杯赛作标杆,家长焦虑无处安放?
当奥数杯赛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各类英语比赛也露出了消弭的苗头,部分家长心中开始萌发另一种焦虑:若没有了杯赛,孩子在幼升小和小升初过程中怎样才能赢得心仪学校的青睐呢?
在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邓赐平看来,杯赛屡禁不止、家长对此关注度也居高不下,都与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念息息相关。他说,教育孩子过程中,中国家长的一贯做法是给孩子“做加法”,信奉“多学一点就比别人强一点”。
更值得玩味的是,“做加法”的心态首先被商业机构利用。
邓赐平解读说,教育主管部门更多地是从所有学生整体的角度制定相关政策;而商业机构更多地则是面向家长和学生的个体来进行产品推销。
“这其中有信息不对称的成分在,遗憾的是,培训机构的这种营销策略却更容易击中家长的内心。”
但冷静下来平心而论,这种“做加法”的心态对于孩子短期升学和长远发展究竟有多少正面作用?这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