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术是机器还是人在开刀?上海交大医学院“网红”思政课迎来特别一课
引入真实案例诠释《健康中国》
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中国》思政课由医学生主讲,以社会热点为教案素材。葛赟摄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接种宫颈癌(HPV)疫苗,是时尚还是必须? 顶尖医院纷纷引入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究竟是机器还是人在开刀?搜索引擎在前沿医疗技术应用中,是帮手还是“帮凶”?
昨天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迎来一堂特别的思政课,学生与老师以案例为引,探讨当下与医学相关的热点话题。这是该校“网红”思政课《健康中国》本学期的收官之课,希望以案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理解与思考。
社会热点成医学教学案例
今年7月,国内首个获批的宫颈癌二价疫苗上市。本月,四价宫颈癌疫苗宣布有望明年在沪上市。一时间,是否接种HPV疫苗,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接种HPV疫苗,是时尚还是必须?”上海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张纯希以此为题做了研究,并把它带到了昨天的《健康中国》课堂上,与大家一起讨论。
“HPV疫苗有它的适宜接种年龄,各国专家普遍提出应在9到26岁进行接种,它的优点在于安全性、有效性,但也有局限性,比如人群限制、功能限制等,值得进一步研究。”张纯希谈到,HPV疫苗引发社会热议这个案例背后,也折射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后的健康理念之变,即更强调“病有所防、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这些年,医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热点应运而生。去年5月,世界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创始主席朱联安教授运用达芬奇机器人远程操控,在北京为一名45岁的女性胰腺癌患者做了一场特殊的手术,由此引来各方关注。
机器人手术到底是机器做手术,还是人做手术?大众好奇不已。“机器人手术的核心仍是医生,机器只是辅助。”上海交大医学生谈文多对于机器人手术系统国产化进程更为关注,他说,目前机器人手术系统几乎被国外公司一统天下,且未纳入国家医保,已启动的机器人国产化研发之路不仅将孕育自主研发的高端医疗器械,也有望降低老百姓的手术负担。
家庭医生制度的推广、“互联网士医疗”的迅速发展、全面取消以药养医……这堂 《健康中国》 上的社会热点还有很多。上海交大医学院表示,在网络时代长大的“准00后”医学生,摄取网络信息意愿强烈,《健康中国》 课程为此专门形成案例库,收集当下社会尤其是网络热议话题,引入国外医学院相当流行的“案例教学法”(CBL),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当大一生遇到“大医生”
聆听《健康中国》这堂课的学生,都是大一医学生,初入医门。为指导大家学习案例,上海交大医学院专门在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瑞金临床医学院遴选了40位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指导新生开展学习。
王兆军是上海交大医学院疾病学基础教学团队首席教师、美国宾夕法亚尼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当她看到CBL案例库时,主动请缨做HPV疫苗案例的指导教师。“疫苗是否针对的是中国流行的病毒株,对于中国人体质是否适应,要开展深入研究,在医学科研上做出中国特色。”她不仅从专业角度介绍了免疫应答机制,还告诉同学们,看待事物要有整体观。
在《健康中国》CBL教学团队里,有许多和王兆军一样的大牌教授和临床一线的知名医学主任、外科专家等。“不管是坚定职业理想、还是做好科研启发,只要是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老师的作用就达到了。”上海交大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钮晓音说。
教学团队里,多样的学科背景成了CBL教学中一道独特风景线。法律专业硕士李园就是一名学生辅导员,在围绕搜索引擎引发医疗乱象的案例探讨中,她告诉同学们,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法律监管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举,“个别事件终将淡出视野,但留给我们的是对尊重生命、强化医疗监管的深思”。
师生共享课堂,打造学生喜欢的医学思政课
医学是一个庞大的民生话题,医学发展的进程也涉及科技、财政、法律、社会观念等方方面面。考虑到医学的复杂特质,《健康中国》CBL案例教学一开始就将“共享”作为教学常态,师生共享课堂,以开放的姿态深入探讨具体案例。
这堂课的“课前准备”尤为精彩:学生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查阅资料、组织小组讨论、制作汇报PPT,以真实案例为主线,经过一轮轮“头脑风暴”,最终形成一堂堂精彩的案例讨论课。课程准备时,学生们会激烈讨论甚至辩论,互相启发,在探讨、质疑和培养中深化认识。
瑞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邵洁说:“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们分享来自一线的临床数据、经验和观点,可以更加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上海交大医学院表示,引入真实案例,创新课堂模式,就是为了打造一门学生喜欢的医学思政课,期待《健康中国》这门课成为一个“培养皿”,把广大医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用的“多能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