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王顺妹
每年,家长们都会为孩子的入园和升学而发愁,究竟什么样的幼儿园才是好的幼儿园? 如何判别幼儿园里的孩子是出现了入园焦虑、不适应,还是遭遇了不愉快的经历? 这些不愉快究竟是孩子之间的关系造成的,还是幼儿园的保教老师造成的? 曾经担任过幼儿园园长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教授王顺妹谈到,判断幼儿园办学质量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孩子是否愿意去。
婴幼儿阶段,个体在动作发展、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社会性发展、习惯养成等诸多方面处在关键期,此阶段的儿童学习能力最强,发展速度最为迅速,发展空间最大,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对后继的学习和终身发展也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因此,教育部于2012年10月15日发布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简称《指南》),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他们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应认真学习 《指南》,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家园一致,形成合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幼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幼儿园教师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幼儿园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品性、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他们必须了解幼儿,善于与幼儿沟通交流;能准确地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规划者、建设者。办好学前教育,幼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但是,目前我国符合要求的幼师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全国幼儿园中,民办幼儿园占多数。不少民办幼儿园教师办公条件差、收入水平低、进修机会少,晋升职称无望。在有些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比例高达2:40或2:50,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很少有人愿意承担这份工作。这些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在选人、用人方面的要求自然放低。由于从业人员在入职前缺乏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识,入职后不具备相应的保教能力,个别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发生虐童事件。
为杜绝这类事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并通过制度或创造条件,使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保教人员,享有与公办幼儿园保教人员同等的培训、休假、报酬、晋升职称等待遇,保证民办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在上海,公办幼儿园占大多数。这些幼儿园招聘教师非常严格———首选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学前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近年来,由于入园人数持续上升,学前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公办幼儿园也开始吸纳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入职。但这些人除了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外,还须参加由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上岗培训,获得幼儿园教师上岗证书。
所有应聘幼儿园教师岗位的人员,入职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入职考试、心理测试,试用合格后才能正式入职。入职后一年内,还有十分严格的师徒带教制度和考核制度。
除此以外,各区教育局和所在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包括师德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各区教育局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幼儿园进行办园质量督查,教师一旦被发现师德问题,将被转岗或解聘,幼儿园也将面临降级处罚。
近年来,上海各区教育局加强对辖区内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切实保障了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既不容易,更不简单
学前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究欲,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对活动结果的预测能力、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等还比较弱,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容易出现碰伤、摔伤或被同伴抓伤等事故。一两位教师组织二三十个甚至更多孩子开展活动,既要确保他们的安全,又不能保护过度,以免阻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确实不容易。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容易,育人难。幼儿教师的职责是育人,他们需要负责幼儿在园期间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活动,组织幼儿锻炼身体,确保孩子身体健康,还要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幼儿在语言学习、社会交往、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发展。
为使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幼儿园教师每天除了组织孩子的一日活动外,还要写观察记录、活动反思,制作教具、学具、玩具,设计和制作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材料,布置环境,与家长沟通交流等,完成这些工作实在不简单。
希望家长和社会公众能够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理解和尊重,也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在严格管理幼儿教师队伍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激励,科学合理地安排班额,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互相信任,相互支持,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近期,上海市教委对本市所有幼儿园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从我与幼儿园打交道的经历来看,大多数幼儿教师之所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因为他们喜欢孩子,并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这些教师会关心和照顾好孩子,按照理想的目标教育和培养孩子,他们往往比家长更关注孩子的需要,更懂得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送孩子上幼儿园接受正式的教育,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孩子总是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成长,他们需要接触社会,需要学习适应社会环境。
幼儿园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孩子们通过共同生活、游戏和学习,逐步理解和学习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获得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而且,孩子的适应能力,远比成人估计的要强得多。
孩子的态度与师幼和同伴关系都有关
作为教师,必须与孩子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幼关系,关爱和尊重孩子。如果遇到孩子不愿意来园或亲近教师等情况,教师首先应该考虑改善师幼关系。教师还需帮助孩子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在孩子心目中,家长是权威,是依靠。家长对于孩子入园的态度和言行,会直接影响他们入园的情感与态度。有时孩子不愿意接受老师,不愿意接受同伴,不愿意上幼儿园,家长的影响也很重要。家长对老师的尊重、信任和积极配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教师的情感,这不仅对孩子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非常重要,也是对教师最有效的激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尤为重要,这是其他人际关系无法取代的。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研究表明,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特别有安全感,特别愉快和轻松;孩子在父母身边,更愿意与人交往,也愿意参加学习、游戏等活动;孩子痛苦、恐惧时,父母的抚慰最有效。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爸爸、妈妈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育儿的责任,学习育儿知识,做到心中有目标、育儿有方法,与教师一起,共同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