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大数据揭示上海哪些小区最宜居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去年8月发布,社区生活圈成为上海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什么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就是要让市民在以家为中心的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享有较为完善的养老、医疗、教育、商业、交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服务圈,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这不啻为一个美好的愿景。那么,就目前情况来看,上海距离全面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还有多远?不久前,致力于大数据研究应用的“城市数据团”发布了一则相关的研究报告。研究团队随机选取了上海1万家小区作为样本,画出了从每个小区的地理中心点出发,步行可达的“15分钟生活圈”范围,并结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对这些社区进行了一次相对全面的“模拟考”。
商业、交通、教育设施“达标”情况最好
要判断一个小区是否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体系中达标,需要考察其周边15分钟步行范围内,究竟有多少量、多少种类的居民需要的生活服务设施。
图片说明:“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示意图
研究团队在以各个小区为地理中心点圈定平均面积3.1平方公里、平均半径1公里左右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后,进一步考虑了由于道路系统的不规则,以及河道、绿地、建筑等城市要素的分隔作用导致的“生活圈”不规则现象,同步设定了5分钟和10分钟两个慢行半径作为补充,由此建立了1万个小区的3万组“生活圈”范围。
随后,他们在上海约10万个各类POI(注:POI即信息点,在电子地图上一般用气泡图标来表示)中,整理出了养老、卫生、交通、教育、文体、商业6大类居民最为关切的生活设施,进一步划分为长者照护之家、医疗中心、轨交站等21个小类(以ABC作为标识)。
图片说明:“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指标体系
设定好的规则是——假如某小区的15分钟生活圈内,“卫生” 大类下设的ABC小类设施,各有至少一个,则认定该小区的卫生指标“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同时,若该小区养老、卫生、教育、商业大类均为“达标”,而文体、交通为“不达标”,则计算达标项数为4项。
根据计算结果,在1万个小区的样本量内,6项大类全部达标的有12%,尚有44%的小区达标类型不足3项。
图片说明:上海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达标项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