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拥抱创新3.0时代,“有形之手”准备好了吗
核心观点
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其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打造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创新的便利性、宽松性和包容性,让上海成为创新创业者实现梦想的沃土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日前揭晓,这项科技奖励“年度大戏”给国人带来几多惊喜与感动。未来正在到来。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其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打造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创新的便利性、宽松性和包容性,让上海成为创新创业者实现梦想的沃土。
创新3.0时代正加快到来
当前正处于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时期,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与竞争的主旋律,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发展格局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创新本身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新特征,正加速进化迭代。
如果说创新1.0是以技术研发线性模式为特征的封闭式创新,创新2.0是以产学研合作为特征的开放式创新,创新3.0则是以应用为本、以用户为中心、以生态软环境为基础的自组织创新。具体而言,创新3.0的新特征可以概括为“加减乘除”:“加”,就是“互联网+”,通过信息通讯技术的加载应用,为各行各业创造无限的可能性;“减”,就是创新周期缩减,从前沿科技突破到形成产品进入市场再到最终影响社会,整个周期越来越短;“乘”,就是科技创新与业态变革相结合,科技和金融有效对接,产生乘积效应,创造巨大价值;“除”,就是发展的旧模式和旧经验加速破除,很多传统的竞争优势在新时代失灵了,不少百年老店被新生者和后发者颠覆淘汰。
创新政策新思维的特点
随着创新的演化进阶,创新的治理、政府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过去有效的创新政策现在可能已经不是最佳选择,点球式、攀比型政策的边际效益明显递减,迫切需要以符合创新演进规律的政策思维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创新价值。新时代的创新政策的新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要更加重视普惠型政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面对更多元的创新主体、更快速的创新节奏,以及不断更替的新技术和创业者,让创新政策的“阳光”普照大地,给企业营造更加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已成为政策选择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实施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就是普惠性创新政策的典型案例。
———要更加重视需求侧和环境面政策。如果把创新看作是一种广义的社会产品,供给侧政策是直接支持创新者,需求侧政策是支持创新的应用者,环境面政策则是着眼于构建对创新更加友好、更有保障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从而降低创新的软性成本,活跃整个创新生态系统。如新能源汽车购车优惠政策、国产重大装备首台套政策等,即是用市场机制把动力传递到创新者一侧,从而极大地激励创新。又如促进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等政策,就是从创新环境面出发,为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要更加重视包容性政策。一方面,政府需要着力构建更加开放、更具包容性的制度安排,发现和培育各种可能的创新源。另一方面,随着创新创业的主体逐渐由过去小众转向大众,从精英创新为主转向精英创新和草根创新并重,政府政策既要让创新的成果使全民受益,还要让各类群体都能在创新浪潮中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着眼于培育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他们在全球创新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大多在于构建了“创新成功三角”(商业环境因素、政府监管因素和创新政策因素),并具有4“T”(税收 Tax、贸 易 Trade、技术Technology和人才Talent) 方面的完善制度体系和政策举措。为此,要着眼于创新的整个生态系统培育,让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动,打造全方位的创新政策体系。
全领域协同推进。着眼于创新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从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需求引导、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人才集聚、区域协同和国际合作等各个领域协同发力,构建多维度的创新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为创新之路打通“奇经八脉”。
多层次精准施力。针对不同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环节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创新政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引导、示范、调控、配置、激励、制约等不同方面制定实施创新政策。
全生命周期管理。只有能够及时适应不断变化的创新需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创新政策。为此,需要研究探索创新政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增强对标意识,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统筹结合推演比较和情景模拟,科学高效地开展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退出等环节。
新时代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梦想开辟了巨大空间。然而,创新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以更好的政策,促进更好的创新,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者为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