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奋楫争先,培育配置全球创新资源能力

2017-12-30信息快讯网

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正努力成为全球科学新发现的重要源头、全球创新人才集聚的重要枢纽、各类创新资源交汇的重要平台———

奋楫争先,培育配置全球创新资源能力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奋楫争先,培育配置全球创新资源能力-信息快讯网

自2009年上海光源启用,浦东张江崛起全球少有的大科学装置群。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成为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的新地标,助推中国科研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转变。(资料照片)

■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第一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在世界上率先实现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第一台大型医疗设备出口欧美、张江实验室挂牌……即将过去的2017年,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蹄疾而步稳。

市委书记李强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主持召开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学家座谈会强调,科创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就是要有强大的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要有一批重大原创性的科技成果,要在创新成果产业化上处于领先地位。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对标全球影响力,上海正努力成为全球科学新发现的重要源头、全球创新人才集聚的重要枢纽、各类创新资源交汇的重要平台。

大装置牵引,基础科研走向世界前沿

卓越的全球城市,要有面向未来的战略优势。科创中心,要具有全球影响力,重大原始创新不可缺位。

自2009年上海光源启用,浦东张江崛起全球少有的大科学装置群。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成为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的新地标,助推中国科研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转变———

超强超短激光用户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平台、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等大科学装置项目正加快建设;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网系统、高效低碳燃汽轮机实验装置等即将启动;李政道研究所挂牌成立、国际人类表型组创新中心启动实施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等重大任务正在推进……

不久前,迄今国内投资最大的重大基础科学设施———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在上海科技大学启动。它的建设将大幅提升张江现有光子科学装置水平,走到世界最前沿。

一流设施催生一流科研成果。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上海科学家在 《自然》 《科学》 《细胞》 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2篇,占全国总数的24.1%。

然而,真正的源头创新,远远不止高水平论文,必须面向未来超前布局、探索前沿科学。脑与类脑研究、人类表型组、量子科技等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科学问题和国际科学研究发展前沿领域,上海已超前投入、强化部署、加快突破,正以更强大的自信,站到世界尖端科研和高技术竞争最前沿。

提升“创新浓度”,形成创新“场效应”

打响城市品牌,提升服务能级,练就配置全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的强大能力,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必须修炼的一门“内功”。

如何大胆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打造更加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如何提高“创新浓度”,提升创新的“便利性、宽松性和包容性”,形成创新的“场效应”?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必须在这些关键突破点上有所作为。

记者从市科委了解到,上海已启动首批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支撑产业能级提升。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石墨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以及类脑芯片等平台正加快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很多新兴产业就如处于一片蓝海,若无依托,则很难集聚相关创新资源。”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战略规划研究室副主任朱学彦博士说:“而搭建功能型平台,就如布下一片珊瑚礁,营造新的产业生态,让技术根据市场规律和需求自由生长。”

营造创新生态,提升“创新浓度”,离不开突破体制机制瓶颈。今年,市科委研究制订并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从立法、政策以及工作行动计划等多层次加快探索和突破。目前,全市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新制度,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

市科委主任寿子琪介绍,下一步将着力于主动融入长三角乃至全球创新网络,并通过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推进科技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信息共享等措施,提升政府科技服务能级,打造智能、精准、协同、高效的科技政务服务模式。

让全球创新人才融入并扎根上海

科技创新,人才是核心,是根本。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领军人才,是创新人才中的“高峰”。引进一个人,带动一个领域。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紧迫感已摆在面前。各方已形成共识,要尽快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配置体系,加大高峰人才引进力度,加快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让各类人才融入上海、扎根上海。

近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华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伯纳德·费林加和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库尔特·维特里希已获得我国永久居留身份证,二人成为首批来沪工作并拥有“中国绿卡”的诺贝尔奖得主。

作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配套政策,上海出台了“人才30条”,将科研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公安部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出入境政策“10条”措施已正式实施,上海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更加便捷。

既要有顶尖人才,又要有青年才俊,才能组成完整的人才梯队。为此,上海尝试将人才引进费用等同于利润“抵扣”,缓解科研院所引进人才的成本压力,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成为首批受益者。

求贤若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为了引进优秀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所长丁奎岭亲自飞赴海外面试,并提前配套科研经费、搭建实验室、招收学生,使他们一到上海就能着手开展科研。他说,青年阶段是科学家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要让他们为中国科学发展、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聪明才智。

新高尔夫将于11月4日上市 配置全面升级
吉利全新远景或将于11月上市 配置升级
越“乖”的孩子 独立能力越差
新科院士专访 | 吴志强:在自己的土地上,自主创新做规划
上海推进创新转型做大做强做优主业
自有品牌帮助零售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 全球零售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在上海举行
科研创新总是从“不可能”中出现
机器人13年内将抢走全球8亿人饭碗 这些职业影响最大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上海:创新大戏精彩不断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人民日报:对标全球最高,开放之风劲吹
拉拉队攻势、VCR攻势、现身说法攻势,静安区评出社区治理十大创新项目
世界互联网大会蓝皮书首次发布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居全球第二
新时代: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
单身面试被刷 HR:25岁还单身表明交际能力欠佳
“核高基”专项取得重大进展:“上海芯”已具备全面产业化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外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全新中文版献演申城 《过去五年》“另类”讲述都市爱情
【科技文摘】《自然》2017年度全球十大科学人物
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全线贯通 搭建“全球城市生活核心”美好舞台
聚力创新,培育发展主动力——“在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作为”系列评论
创新不止!一汽-大众2017年都发生了哪些事儿?
创新产品热卖 上汽启动自主品牌郑州基地二期建设
【科技文摘】《自然》2017年度全球十大科学人物
监管创新成就“网红”咖啡馆
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提高打赢能力
2035:上海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
空军空降兵风雪练兵 多课目实打实爆提升打赢能力
习近平强调要做到三个“一以贯之”,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硅滩:正在崛起的全球科技创业中心
国台办:两岸关系风险增大,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挑战
测算财商、配置资产,手机智能理财能这样玩
深度解读SWM斯威X7的全方位安全
高配置!高质量!高标准!
盘点斯柯达柯迪亚克那些用过就停不下来的配置
一流科研设施带来一流数据,数据乱堆乱放可产生不了价值!科学家热切期盼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细则出台,让“库存数据”变身“创新资源”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