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培育发展主动力——“在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作为”系列评论
陈宪
核心观点
强化创新驱动,应更加重视政府层面的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工作创新、管理创新等等。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我们有基础,还要有决心。
十一届市委三次全会指出,必须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在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作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上海作为“排头兵”“先行者”,以创新的思路来进行探索实践,趟出新路子,不辱使命,根本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还有企业、社会、政府等不同层面的创新。每个城市和地区,因为条件和阶段的差异,创新发展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在落实国家赋予的战略任务中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应更加重视政府层面的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工作创新、管理创新等等。
自贸区建设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是上海肩负的两项国家战略。自贸区建设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发挥好先行者、试验田的作用,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政府要在“放管服”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就是要集聚全球和中国的科技创新资源,抢占战略制高点,在可能爆发颠覆性的新兴产业具有话语权和竞争力。要尽快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场效应”。要在科创资源集中的园区与城区,精心营造产业创新生态,提高各种创新团队、创投资本创业活动和投资活动的成功率。其中,无论是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生态,还是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生态,都是政府更需要着力的方面。
创新发展要把握好时代脉搏。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制造业正在经历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刻变革。2007年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是埃克森美孚公司,互联网公司仅有微软一家进入前十。十年后,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已经变成了苹果、微软、谷歌、脸书、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这“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也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上海制造”曾经是中国制造的“名片”,在全球制造中有一席之地。在世界性的创新变革大背景下,以创新为引领,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我们有基础。比如,从“追赶”到打破“洋”垄断,再到部分领域开始“领跑”,以联影为代表的新创公司正在书写“中国智造”新传奇。我们还要有决心。上海的制造业可以大有作为,也必须大有作为。要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两种典型的形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的跨界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跃居全国的前列。这是创新驱动的直接结果,意味着新动能将主导上海的中长期发展。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并且,率先让金融中心、人才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上海必将构筑起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难以被人取代的战略优势。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