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樊嘉院士团队实现肝癌早诊早治、预测复发转移重大技术突破

2018-01-26信息快讯网

全球首创!樊嘉院士团队实现肝癌早诊早治、预测复发转移重大技术突破-信息快讯网

▲miRNA7试剂盒效果图

在早期就发现肝癌、并有效监测AFP阴性肝癌疗效和肿瘤进展有了新突破!

今天,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的“中山-顿慧诊疗新技术转化中心‘医-研-产’创新模式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副院长周俭教授领衔的肝外科团队的两项肝癌诊治重大研发成果正式发布——该团队研发的“7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已成功转化为普适于临床的体外诊断产品并生产上市,另一项技术成果“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亦实现签约转化。这两项研发成果分别对应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治疗效果实时动态监测,以及肝癌复发转移和诊治疗效预测,是现有肝癌诊断治疗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突破了以往限制肝癌病人手术疗效的瓶颈。这是全球“首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全球首创!樊嘉院士团队实现肝癌早诊早治、预测复发转移重大技术突破-信息快讯网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前样本处理

肝癌病人死亡率有望降低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诊断的肝癌约占全世界55%,其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列第二位。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接近0,而早期肝癌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然而,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约80%的肝癌病人首次诊断时已进入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只能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放疗或分子靶向等姑息治疗。但即便是根治性手术治疗,5年内仍有60-70%病人出现转移和复发;肝癌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为7%左右,肝癌的高转移和复发特性是影响病人长期生存的另一主要原因。

怎样能在早期就发现肝癌,如何有效监测AFP阴性肝癌疗效和肿瘤进展?樊嘉院士团队历经九年攻关,在肝癌病人血浆中,筛选到由七个mi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目前,分子标记物模型已获中、日、韩专利;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检测试剂盒,已完成多中心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认证,2017年8月获得CFDA的三类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2018年起将通过全国20个省多中心临床使用推广,成为临床医生的肝癌诊断、病人预后监测和疗效监测更为有效的工具。

该试剂盒仅需采集0.2ml的血浆,通过对其中的七个肝癌相关的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结果的综合评估,可准确诊断肝癌,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80%以上。在临床上,约30-40% AFP(甲胎蛋白)为阴性的肝癌病人很难通过常规手段发现肝内肿瘤,而该试剂盒仍能以84%的灵敏度和88%的特异性诊断出AFP阴性的肝癌病人。该试剂盒的应用填补了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监测AFP阴性肝癌疗效和肿瘤进展方法的空白。由于该试剂盒通过抽血即可获得检测样本,在肝癌病人的整个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可通过多次血液检测来及时反映治疗效果和预警肿瘤进展的发生,减少病人对传统影像学检查的依赖,使随访检查更加方便和有效。据了解,通过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借助该试剂盒在肝癌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和治疗过程中随访监测,可实现肝癌的早诊早治与疗效监测,有望将我国的肝癌5年总体生存率提升至20-30%,切实降低肝癌病人的死亡率。肝癌病人之所以生存率低,复发率高是关键症结。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外周血中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肿瘤转移复发的“种子”,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樊嘉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检测“外周血中干细胞样循环肝癌细胞”,发现循环干细胞样肝癌细胞可作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预测新指标。团队自主研发了多种CTC分选检测技术,同时成功研制了全球首台 “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原型机和检测试剂盒。这为临床实现肝癌早诊早治、有效预测复发、疗效监测以及干细胞研究建立了良好平台。

全球首创!樊嘉院士团队实现肝癌早诊早治、预测复发转移重大技术突破-信息快讯网

▲研究人员对miRNA7进行样本分样

3000万人民币转让或许可8项核心发明专利

在当天的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上海顿慧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技术专利转让协议》和《技术专利许可协议》,以3000万人民币将研发过程中产生的8项核心发明专利授权转让或许可。该系统衍生产品“ChimeraX-120TM 循环肿瘤细胞全自动样本处理和检测系统”正在作CFDA注册申报准备工作。

樊嘉院士在论坛上介绍了打通“医-研-产”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中山智造”的经验。据了解,中山医院通过与创新医疗企业上海顿慧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山-顿慧诊疗新技术转化中心,实现了从医院-转化平台研发-企业生产-实验室应用四点一线高度统一的协作模式,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疗新技术。通过创立“医-研-产”新模式,打通医学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整合。这一新模式不仅将加快我国先进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更能有效提升我国国产诊疗新技术核心竞争力至国际先进行列。

“医-研-产”的中山创新模式,为将最先进的生物医学技术应用于疾病本质的研究,探索诊断和治疗新方法,并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可应用于临床、服务广大病人的医疗产品提供了有益经验。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丨图:中山医院

收视率热点转移:现实题材力压玄幻古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圣斗士”要靠好莱坞团队写故事?Netflix开启多部日本动画制作计划
两院院士、知名教授率先探路,破解思政课和专业课之间“两张皮”现象
钱旭红院士今出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曾任华东理工大学校长11年
浙江省公益诉讼案件实现全覆盖
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著名力学家、教育家何友声院士逝世
600余家星巴克门店能否实现“批量变更”
实现道路停车无感支付,上海首批道路智慧停车试点项目落地虹口
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全硅激光器,以硅为增益介质产生激光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实现功能性封顶封围
快讯 | 吴冠中之后,中国雕塑家吴为山当选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
清华首批18位文科资深教授有多牛:校内文科最高荣誉等同院士
教育部首批审定20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快看上海哪些高校入围!
中央表态了,今后“技术蓝领”会更吃香
中国发表首部北极政策白皮书:北极治理需各方参与贡献
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
201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华山医院外科手术团队传来捷报!
对话《旅行青蛙》日本团队:生育意向测试器?你们想多了!
索罗斯呼吁对技术巨头加强监管
实干兴邦英雄谱⑾ | “悟空”团队:为暗物质追梦二十载
根治乙肝靠现有药物已经很难,院士沪上聚首呼吁功能性治愈
5G技术史上首次亮相平昌冬季奥运会
38万户上海居民首批实现 电水燃气“三单合一”
上海红房子医院华克勤教授团队为一极重度肥胖患者成功实施经脐单孔腔镜手术
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出炉!6位青年科学家获颁,约占1/4获奖者最终成院士
“花架子”走开,技术要给科技金融来点“干货”
“克隆猴”技术没啥了不起?天宫一号撞地球?2018年1月“科学”流言太“高大上”
南京大学换校长了!吕建院士接棒,陈骏因任职年龄到限不再担任
拆掉“门槛”,申城企业核名实现“零见面”
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完成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R瓣膜进入2.0时代
敬佩!93岁院士孙钧一年出差30多次,曾为青藏公路长江三峡“护航”的他,如今心系着这座桥……
民航局:通过蜂窝联网实现无人机便捷实名登记,应对“黑飞”“扰航”
全面实施上海“技术改造焕新计划”:应勇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技术改造、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三年行动计划”
预计春节黄金周全国零售餐饮企业可实现销售额逾9000亿
暖心!同患肝癌的父子在同一间病房过春节,收获不少“天使”亲人
厉害了!肝癌肺转移早期预警网络信号成功破译,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春风行动又开始,将集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
日本核事故后福岛县159名儿童确诊患癌,8人术后复发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