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全球实时海洋观测网正式建成,基本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域

2018-01-26信息快讯网

我国首个全球实时海洋观测网正式建成,基本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域-信息快讯网

近日,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科学”号上的科考队员将中船重工七一〇所研制的HM2000型剖面浮标缓缓放入海面。这是我国新一代海洋实时观测系统(Argo)计划自2002年实施以来布放的第400个剖面浮标,也是我国布放的第30个国产北斗剖面浮标。

至此,我国正式建成首个全球实时海洋观测网。这些浮标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中北印度洋和南海海域,基本覆盖了由我国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域。

覆盖全球深海大洋的Argo计划

2000年正式启动实施的全球Argo计划,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努力下,截至2018年1月,已有3890个浮标在海上正常工作。

“这一数字已接近该计划提出的建成由4400个活跃浮标组成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目标。”中国Argo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平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散布在全球深海大洋区域的这些浮标,主要用来监测上层海洋内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海流,以帮助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以及准确预测诸如发生在太平洋的台风和厄尔尼诺等极端天气、海洋事件等。

我国于2002年正式加入这场“海洋观测技术的革命”,成为继美国、法国、日本、英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之后第9个加入国际Argo计划的国家。

许建平告诉记者,中国Argo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在邻近的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建成一个由100-150个浮标组成的大洋观测网,使我国成为Argo计划的重要成员国;同时能共享到全球海洋中的全部剖面浮标观测资料,为我国的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管理和其他海上活动提供丰富的实时海洋观测资料及其衍生数据产品。

如今,中国不仅承担建设并维持了一个由100多浮标组成的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最多时海上活跃浮标的数量曾达到204个,而且已经成为国际Argo计划中的重要成员国。

科学家同步获取全球海洋环境资料

短短16年中,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累计收集了近180万条0-2000米水深范围内的温、盐度剖面资料,比我国过去70年中在近海和大洋获得的全部海洋环境要素资料的总和还要多得多。中国也已成为9个有能力向全球Argo资料中心业务化提交浮标观测资料的国家之一。

“经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接收、采取实时质量控制的浮标观测资料,可按国际Argo资料管理组的严格要求,在24小时内通过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通讯系统(GTS)北京接口(设在中国气象局)上传,与WMO成员国交换共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增宏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说。

这些经数据质量控制的高质量Argo资料,从海上浮标观测、再经卫星传输至陆上实验室处理,国内用户可以在24小时后无条件地从国内外Argo网站和GTS上方便地获取。

“中国Argo通过与各Argo成员国之间交换资料,使得我国科学家能与各国科学家同步获得广阔海洋上丰富的海洋环境资料,并开展相关前沿科学研究。”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朱江带领的团队利用Argo等海洋观测资料在国内率先开发了基于三维变分的海洋资料同化系统,该系统被成功应用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业务化预测预报中。

国际Argo计划办公室的统计资料表明,自1998年以来世界上46个国家的科学家在全球22种主要学术刊物上累计发表了3000余篇与Argo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由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达430篇,仅次于美国(约900篇),排名世界第二。

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Argo计划布放的剖面浮标几乎覆盖了从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大洋等)到重要边缘海(如日本海、地中海和南海等)的全球深海大洋区域。

“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建设和维护得到了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及其下属科研院所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获得了一批科学家的大力支持,他们从申请的有限科研经费中,毫不吝啬地挤出部分资金用于购置剖面浮标,并无条件提供交换共享,这在目前的科研体制下难能可贵。”许建平说。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国Argo计划批量布放的北斗剖面浮标,实现了我国海洋观测仪器用于国际大型海上合作调查计划“零”的突破,并打破了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中剖面浮标由欧美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以此建立的“北斗剖面浮标数据服务中心(中国杭州)”,也成为继法国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为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提供剖面浮标数据接收和处理的国家平台。

国际Argo计划正由全球无冰覆盖的大洋区域的“核心Argo”向包含了两极、西边界强流和重要边缘海在内的全部深海大洋区域的“全球Argo”拓展。

“这张观测网,恰好为我国提供了主导建设覆盖‘海上丝绸之路’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为沿线国家提供海上公共产品的有利契机。“许建平表示,应当充分利用我国研制成功北斗剖面浮标的契机,逐步用国产剖面浮标替代目前由国外浮标维持的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科学网

责任编辑:顾军

我国慕课数量已列世界第一位
世界首个漂浮在海上的国家耗资11亿建设
雾迷申城,久久不散,主导竟是海上来风
“雪龙”号完100多吨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和其他建设物资卸载——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建设起步
上海天马望远镜再获重磅发现“恒星育婴室”内观测到最强甲醛分子脉泽辐射
古特雷斯高度评价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作用
中央气象台:18日起进入“四九”,我国将“先暖后冷”
2017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好于预期
2017年是海洋最热的一年!海洋变暖意味着什么?
我国首颗以县域命名的遥感卫星“德清一号”发射成功
圆满完成第26、27颗北斗导航卫星海上测控任务,远望6号船2018年首航凯旋
国家海洋局:“桑吉”轮沉船附近未发现明显冒油及油污
面向全球发出“邀请帖”,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招聘专职博士后研究人员!
刚刚!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集卡首发,吊卸对位精度2厘米以内
日本青森县东部海上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
汤森路透发布全球100大科技领导企业榜单,17家中国企业上榜
上海,为海洋战略培养什么人?刚刚,上海海洋大学公布一流学科和高校建设方案
国家海洋局:“桑吉”号油轮沉船附近发现黑色及银白色油膜
全球首创!樊嘉院士团队实现肝癌早诊早治、预测复发转移重大技术突破
“普通香料”姜黄素的神奇作用:改善记忆力并缓解抑郁
文汇战略 | 特朗普将在达沃斯重申“美国第一”?各国已提前轮番“开炮”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视角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视角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全球约半数人携带它,幽门螺杆菌对人体真的只有弊端而没有益处?
国家海洋局:“桑吉号”沉船海域水质符合最高国标
文汇时评 | 打造与卓越全球城市相适应的文化高地
农业部: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升至57.5%
全球MBA百强排行榜公布,交大安泰稳居本土商学院之首!
警惕!我国哮喘患者3000万,且哮喘患病率还在逐年上升,过敏是最常见“祸首”
逝者 | 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去世,他打造了一个全球家具帝国
我国每年100多万早产儿出生,上海医生发现防治早产新思路
达沃斯:全球化和欧洲的孤立主义
长风海洋世界打造“海洋城”惊喜派对 汪汪队首度亮相
农业部联手上海海洋大学,设立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
“张衡一号”跳出地球观测地震,我国跻身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行列
展现中国气韵,《海上生民乐》与欧洲观众共度中国年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