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年年级第一,证书拿到手软,爸妈还嫌不够!家长无处安放的焦虑究竟从何而来

2018-02-01信息快讯网

孩子常年年级第一,证书拿到手软,爸妈还嫌不够!家长无处安放的焦虑究竟从何而来-信息快讯网

在上海某公办小学读五年级的婷婷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常年稳居年级第一,各种杯赛证书更是拿到手软。但,眼看小升初的“战争”即将打响,婷婷和爸妈还是焦虑得几乎天天失眠:“杯赛被叫停,我们现在都不知道劲要往哪里使?”

如今,全社会对教育空前重视,“鸡血爸妈”“陪读爸妈”等新词汇层出不穷,昭示着这一代中国家长无处安放的焦虑感。很多父母一边追逐和模仿着流传于网络的育儿铁律、牛娃典范,一边连同一纸合同把孩子“打包”给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机构,当疲惫的父母和孩子在迷失与探索中艰难前行时,培训班、杯赛、公众号、家长群等还在不断给本就焦虑的他们“火上浇油”。

孩子常年年级第一,证书拿到手软,爸妈还嫌不够!家长无处安放的焦虑究竟从何而来-信息快讯网

你的焦虑其实是利益链上的一环

晒优秀学员、吹名师简历、举反面教材,这可说是很多培训机构招徕顾客的“套路”。这些套路之所以屡试不爽,就是因为它们踏准了家长“望子成龙”“担心孩子落后于人”等心理。利益驱动下,机构对于助推家长的焦虑情绪可谓不遗余力。

比如,不少培训机构通过组织考试,列出学生的全区甚至全市“排名”,然后结合排名,向家长推送区域内各大民办学校的招录比,估算升学成功率,而最终目的就是为自己赢得更多消费人群。更不要说,让很多家长、孩子苦不堪言的各种杯赛,本身就是由一些培训机构主办的。

眼下,各种教育类公众号、家长群也成了助推焦虑的”帮凶“,它们经常推送各种分数榜、排行榜,以及通过刷题考杯赛、升学的成功案例,将升学压力、应试教育理念等传递给了手机另一端的家长。其中部分公众号、家长群与培训机构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还有一些由狂热的“鸡血家长”运营。其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在3-5年级家长中盛传的“琅琊榜”了。这个榜单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他们期待热门学校在挑选生源时,能以此榜单为参考。家长们要建群,也会因为孩子的排名高低被分为不同等级。这一系列”连锁动作“刺激着家长们的神经,越来越多家长希望孩子”入榜“,自己则想进入更高一级的家长群。

更有一些已经升学成功的家长,将自己孩子作为活的“金字招牌”,利用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打着分享成功经验的旗号,自己开办培训班,当然赢利是终极目标。

把知识硬塞给孩子,失去的却是探索精神

那么,培训班到底能给孩子什么?是否真的有必要上?

在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副教授看来,现在市面上的培训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艺术类、应试类、技能类。其中,她最反感应试类培训班,因为它们的“秘诀”无非就是“拔苗助长”式的“填鸭学习法”。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向来反对他们上这类培训班。当然“坏处”也显而易见,他们刚上小学时,成绩远远比不上那些“抢跑”的孩子。但到了三四年级,她就发现那些奔波于各大培训班的孩子开始出现成绩滑坡,因为过早过重的课外学习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却没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吸收知识的习惯。相反,家中那两个“玩够了才开始学习”的孩子开始惊喜“逆袭”,这个过程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眼下在技能类培训班中,以逻辑能力为核心的培训班也备受追捧,但是,在不少教育界学者眼中,这类培训班给孩子的是“工具”,是各类公式和口诀,而非真正的逻辑。当孩子们越来越习惯于掌握某种规律或公式之后解决一个问题,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丧失学习中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探索精神。

事实上,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左右,总会遇到“吃不饱”的情况。“他们自己觉得学得太少了,想要探索更多知识,这和别人’拔苗助长’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太多家长由于担心孩子落后于人,等不到孩子主动求“吃”的那个时候,就硬塞给他们很多“食物”。沈奕斐直言,这样的家长看上去很“努力”,但实际上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眼前的焦虑,牺牲了孩子未来的能力”。

焦虑是正常的心理,但要把握尺度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虽然是第一次当儿女,但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对于没有经验的事,无措和焦虑是正常的反应。但这几年,焦虑似乎成了这一代中国家长的群体特征,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曾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的80后、90后。成长于相对优质的物质环境和互联网环境,相比60后、70后家长,他们性格张扬、更敢于直言,而且懂得利用互联网获得海量育儿信息、分享自身教育经验。但问题是,面对庞杂的信息,如果不具备理性的分辨能力,很容易被牵引和误导。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所长邓赐平认为,这一代家长不肯在杯赛等“比武场”上放松心态,与他们本身的成长经历不无关联。“对80后、90后家长来说,他们自己曾经遇到的升学压力印象还未消散。为了有备无患,他们会让孩子做更多的知识储备,这是这代人的社会心态。”而对教育的重视,还会呈现代际传递的特征。

此外,国内的教育文化传统也是一大原因。中国历来重视教育,童蒙读物《三字经》就说过:“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国家长的一贯做法是对孩子“做加法”,且认为自己的孩子并非绝大多数平庸者中的一员。这种前提下,更多家长情愿让孩子接触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和视野,以期更好的发展空间。这种“做加法”的心态,很容易成为培训机构击中家长痛点、制造商机的机会。

沈奕斐补充道,在家长的焦虑心态中,存在一种“多米诺骨牌理论”,也就是说,一旦看到第一张牌倒了,立马联想到最后一张牌也要倒了。但是,“孩子的发育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是呈螺旋形的。家长与其强行干预,不如耐心等待,顺其自然。”

编辑:钱家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中国孩子会有“做自己”的焦虑
今年第一次拍牌结果刚刚出炉!最低成交价87900元
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附名单)
小学生寒假作息时间表、创意寒假作业清单 快提前给孩子收藏好
怕陪孩子耽误你的时间?你却可能耽误孩子的一生
夺走一半诺奖的德国人,教育理念跌破国人眼镜: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必须识破的“套路”:“四校”老师真有培训机构说得这么多?那恐怕连“四校”体育老师都要来教数学了!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新鲜出炉 | 十大亮点带你看懂上海2018!上观第一时间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培训机构关门欠费270万 奇葩收款单位令家长起疑
既能训练大脑又帮孩子长高?这“神秘”的运动
近视后,孩子的视力还能恢复吗?
“四”字第二笔到底怎么写?小学一年级语文考倒一群家长
关注升学焦虑| “鸡血”的寒假,能否让升学焦虑随风而散?
父母皆祸害?北大状元、留美硕士写下万字“父母罪行书”到底想说什么?
《奇迹男孩》:拨开了迷雾,谁不是在和生活苦苦奋战?
震撼!“沪上第一高楼”里将现莫高窟洞窟
《第一夫人》:成也演技败也演技
听完《音乐之声》,大山里的孩子说:想看很多电影,想去很多地方
近半家长期望孩子成绩班级前5%,焦虑是一种“社会病”!
孩子的到来正是为了让我们学习爱
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将对30个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
实干兴邦英雄谱⑫ |韩凯:让每个孩子都能天使般微笑
沪新71路满一周年了 日客流5.4万居全市公交线第一
罕见好资料!小学语文老师熬夜整理1000个近、反义词,为孩子珍藏
看看有哪些人拖欠劳动者工资 | 人社部公布2018年第一批拖欠劳动报酬典型案件
家长最关心的幼托问题有望解决!上海正酝酿出台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
跟风“择校”不可取!专家表示,家长应为孩子选择更适合的教育
校外补习已成为上海家庭最大的教育开支,补习课程让家长持续焦虑
“3E英语测试”官微发布告家长书:不再组织3E英语测试活动
艺校一年级就有了经纪人,演艺公司一签“十年”有何猫腻
一年级小学生读《红楼梦》、计算压岁钱……“个性”寒假作业累坏孩子愁坏家长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后是什么?是美国的焦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