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唤醒”历史文化名人,让上海文化金名片更闪亮
【核心观点】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承载着城市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到2035年,上海要建设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随着文化旅游成为城市旅游业的时尚,如何利用具有高知名度、美誉度的上海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打造以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为中心的旅游产品,有很大值得想象的空间
在今年上海“两会时间”,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市委书记李强强调,让上海的名片更闪亮,让百姓的生活更精彩。
一不小心,你将会惊动一位历史文化名人的梦
文化是旅游的内涵,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化资源已成为旅游第一优势的今天,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越来越成为上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传播上海文化形象的关键途径之一。
上海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2017年,上海接待入境游客数达到873.01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数达到3.18亿人次。这些游客不仅是上海文化的体验者,而且是“上海文化”品牌的宣传者。但是,海内外游客关注的重点还是集中在外滩、豫园等传统景点上,对上海历史文化名人的关注不够。上海对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也明显不足,乃至大量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都游离在广大海内外游客的视野之外,“养在深闺人未识”。
历史文化名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游客为触摸穿越时光而来的深邃力量的关键入口。一座城市,可能因一个人而变得熠熠生辉。一个人,可能因一座城市而变得精神不灭。“在西安要轻轻地走路,一不小心,将惊动一位帝王的梦。”此语点醒了西安的文化梦。同样,这句话也适用于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的上海。游客们在上海也要轻轻地走路,一不小心,你将会惊动一位历史文化名人的梦。注入新思维,制作和扶持一些大型且能代表上海和国际水准的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化节庆活动,不仅会吸引国内外游客,而且能彰显“上海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为此,尤其要用好用足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上海是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是上海创新旅游产品的全新尝试。开展以来,人气火爆,截至2018年1月31日,累计参观人次突破50万。来自各地的游客,不仅接受到艺术熏陶,而且经历了一场回顾初心之路的精神之旅。
提升“上海文化”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新引擎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承载着城市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到2035年,上海要建设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随着文化旅游成为城市旅游业的时尚,如何利用具有高知名度、美誉度的上海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打造以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为中心的旅游产品,有很大值得想象的空间。
要深入挖掘名人故事,推进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海有几百处名人故居,大批经典的历史故事也在这里留下了烙印。将历史名人故居、纪念馆与上海都市旅游整合,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探索采用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技术,让人亲身感受当年历史文化名人真实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无疑能为广大国内外游客带来上海文化的切身体验。
要抓住“文创50条”的实施契机,在继购物旅游、城市景观旅游、餐饮旅游、古迹旅游之外,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人体验式文化旅游,发挥历史文化名人效应,提升上海文化形象。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可以说是“充分体现城市记忆、文脉特色和鲜明特征”的上海地标之一。左联会址与纪念馆,曾是文化界的藏龙卧虎之地。鲁迅、瞿秋白、丁玲、茅盾、郭沫若、夏衍、叶圣陶等30多位左翼文化人均聚居在此。多伦路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规划的文化街,经过多年的经营并恢复历史场景,使得布景板般的小马路,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元素,成为具有人文体验味道的休闲旅游之地。这不仅使这条不起眼的小路名声远扬,也成为“上海文化”品牌传播的重要载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印象·刘三姐”、南宁国际民歌节等,是开发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放眼世界,纽约百老汇、巴黎左岸、伦敦西区等文化名片的打造对上海均有借鉴意义。
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与纽约、伦敦等在文化硬件上的差距正在一点点缩小,但是,在文化软实力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只有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上海才能拥有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文化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发挥历史文化名人效应,推动文化旅游,是提升“上海文化”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新引擎。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主任,教授)
*报独家稿件,来源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