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记忆:弄堂里的老行当
弄堂里的老行当
“栀子花、白兰花……”、“棕绷修哇,啊有哇额(坏的)藤绷棕绷修哇……”曾几何时,这些叫卖声构成了老上海市井弄堂间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随着时代变迁,老行当和老手艺正面临失传甚至绝迹的尴尬处境,但属于老上海的这份记忆却会被铭记。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回顾在渐渐消失的上海市井手艺和行当。
“上海音像资料馆”馆藏资料视频
爆米花
“爆……泡米花咯……”
还记得那时候的爆米花吗?一个老头挑着担子,一头放着一颗葫芦状的“炮弹”,另一头放着火炉和风箱,走街串巷。时而,“砰”的一声,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那时候,他可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魔术师。只要小贩一喊,无论大人小孩都得乖乖地捂上耳朵,以免被“惊”到,那就是“爆米花”的魅力所在。
修伞修鞋摊
“修……洋伞!阿有啥格坏格皮鞋修伐!”
这个生意主要是江苏苏北地方人做格比较多。换伞骨、补伞面、修皮鞋。他们会立站在弄堂口外头,找一个不影响人车走路的地方,摆上个固定格摊子,就会经常有固定的客人跑来光顾。
铲刀、磨剪子
“瞎刀牟……(磨)剪刀……”
老街深巷,“嚓,嚓,嚓……”的声音总是此起彼伏,听到“磨剪刀”的吆喝声,可忙坏了家庭主妇们,纷纷找出钝刀,锈剪子,循声而去。奇怪的是,现在的刀还是会钝,可以前担磨剪刀师傅,确已不太常见。怀念被他们打磨过的菜刀、剪子,总能焕发“新生”。
卖花摊
“栀子花来!白兰花!”“盘香花来!茉莉花!”
卖花女,总是带着苏州的口音,又香又糯又好听。现在,在上 海郊区,就有花农专门种植这种花的。不过,现在不再是小姑娘的卖花女,而是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出来卖了。
箍桶
“箍桶咯——箍桶!”
这是一种圆木工,是一种专门修修补补的手艺人。他们主要是修理各种木桶、饭桶、米桶、水桶、马桶。而这种修理,大多数是换一个箍,或补一个小木板之类的。而箍圈,一般才是铜箍、铁箍、竹箍。这种修补,算是修理马桶的生意,是最好的。
昔年悦耳动听的叫卖声,如今只有在戏曲中还可听到一些,这些叫卖声或许会显得有些嘈杂,然而,这是上海弄堂里独有的一部乐曲,是老上海的一种风情,也是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海派文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