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有一种调研“真找问题、找真问题”
【核心观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坚定不移地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制胜法宝,坚定不移地做深做透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要“真找问题、找真问题”。在当下“热气腾腾”的上海大调研中,人们正用求真务实的生动实践,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新篇章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坚定不移地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制胜法宝,坚定不移地做深做透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一再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对标高标准、增强获得感”。
真找问题,让调研更扎实有效
问题倒逼改革,前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恰如苏轼的 《题西林壁》 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把问题找准、找全、摸透,离不开调查研究。但在以往的调研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比如,有的搞“被调研”,走规定路线,听标准汇报;有的“浅调研”,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有的“伪调研”,预设结论,按需求证;有的“秀调研”,摆摆姿态、做做样子;有的“扎堆调研”,一窝蜂,让基层疲于应付……诸如此类的所谓“调研”,不但不能发现真问题,而且烦得“让人头疼”。
“真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握问题的脉搏,切中问题的要害,就要踏踏实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到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去“望、闻、问、切”。如此方能掌握“平时不曾掌握的情况”,看到“平时视野之外的困难群众”,关注到那些“连反映自己困难的能力都没有的对象”。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干部“脚上有泥土”,群众“心里才不堵”。把调研搞得更深入、更扎实、更有效,有一种调研“真找问题、找真问题”。比如,有的干部为了解“原生态”情况,不走“规定路线”,经常故意“兜兜圈”;有的提出“将心比心,换位体验察实情”,用扑下去的“身板”、接地气的“脚板”和钉钉子的“叫板”来体验、丈量和补齐“短板”;有的提炼出“四真”,即倾注“真情”,听到“真话”,解决“真难”,学到“真经”;有的放低身段,虚心向学,乐听“吐槽”、鼓励“找茬”,甘当小学生,问计于民;有的以群众最热切期盼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列出问题清单、措施清单……从当下“热气腾腾”的上海大调研景象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人们正用求真务实的生动实践,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新篇章。
破解真问题,“增强获得感”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就是要“奔着问题去”。但“真找问题”只是第一步。这场规模空前的调研,不是为了调研而调研,最终目的是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因此,直道而行,认清真问题,直面真问题,破解真问题,方能“增强获得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谋划上海发展? 如何加快上海发展? 上海发展为了什么? 在这份沉甸甸的“时代考卷”上,既有“是非题”,也有“选择题”;既有“单选题”,也有“多选题”,每道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李强书记特别谈到一段时间以来网上关于上海有没有BAT的讨论,他指出,阿里巴巴全球也只有一个,感叹这个不如去发现和培养成长性好的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让产业政策、人才政策更多关心这些优秀企业。由此可见,“真问题”是触及事物本质和核心的问题。在新时代坐标中,如何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 如何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如何只争朝夕,“抓住每一天,奋发求作为”?“真问题”是反映社会现实和群众关切的问题,是企业、市民的各类急、难、愁、盼的问题。这些问题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哲学家培根说过:“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在通往卓越全球城市的大路上,“真找问题、找真问题”,用改革开放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破解瓶颈,宏伟蓝图就会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文: 晓彦
图:视觉中国
编辑制作:范菁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