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App让居民诉求原汁原味反馈
过去,政府工作人员去居民家里调研,免不了回单位进行整理、在电脑里录入情况、向上级汇报等流程。
近日,杨浦区出台了“我在一线——杨浦大调研”数据平台,集成手机App“杨浦大调研”和电脑客户端,让全体机关干部带着手机进家门,每次调研、每个问题的处理、每项建议心得都现场实时记录,云端实时可查,促大调研走深走实,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捕获居民诉求是前端工作
有“沪东第一路”之称的杨树浦路,南面是星罗棋布的民族工业厂房,北面是成片的老式居民建筑。路地底下,有全市最复杂的地下管网,过去承载市政基础设施的水厂和煤气厂等,管线都从地下走,近期修建的大定海排水系统让这一带地下新老管线交替。这里沿线有很多老居民区,是当地居民出入的必经之路。
郭海萍是住在杨树浦路2811弄小区的居民,在这一带生活了30多年,见证了杨树浦路至少5次大型的翻修,“记得刚搬来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的车,路面坑坑洼洼特别不平”,现在,路比原来平整了一些,一些坑不断被填补。但道路一头连着大连路,一头连着军工路,大型集卡车辆行经此地造成路面受损严重,同时产生扬尘污染,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较多市政建设的项目使得路面开挖的频率较大,给居民出行造成不便。同时,该路段还遇到松潘排水系统、轨交18号线和江浦路越江隧道三个重大市政工程的建设,市政建设和改造工程的难度都很大。“这里交通不太方便,走到12号线爱国路地铁站要20多分钟,附近的公交车只有三辆,其中577半个小时来一班,60路也要15分钟左右一班。”
今天下午,杨浦区纪委、区监察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蔡宇宏走访了郭海萍的家,聆听了她对于周围环境改造的诉求。经过协商,蔡宇宏建议增加降尘的措施力度,沿途工地文明施工,土方车做好覆盖及防护措施,加大超载的监督力度,对坑洼的路面及时修补,减少颠簸。
APP启动,问题同步到后台
蔡宇宏打开手机App,通过自己的账号登陆进去,第一页显示出6个可供选择的键:调研台账、问题录入、建议录入、心得体会、信息查询和个人中心。在了解了郭海萍的诉求之后,他点击了“问题录入”界面,在哪里进行调研、被调研对象属于哪个街道、调研人的情况、问题详述、初步意见、协调解决部门、区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填报人的信息均可以填写……点击提交,相关信息直接反馈至后台。
在跟随蔡宇宏走访之后,记者随即回到杨浦区大调研办,他录入的信息已经在电脑的后台看到。“如果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调研办会第一时间可以把结果反馈到这个App上。”蔡宇宏告诉记者。
记者从杨浦区政府获悉,今天是杨浦区大集中行动日,也是杨浦大调研信息平台集中上线的日子,通过手机App,真正实现两个全覆盖,一是全体机关干部全覆盖,二是调研对象全覆盖。电脑端和手机端双平台实时同步,现场记录调研走访的情况,录入调研对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调研心得等,将走访中收集的民情日志和矛盾问题及时通过移动终端传送至平台,平台将受理情况分类汇总,实现信息平台与所有走访人的互动和联动。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大调研信息平台已与“12345”市民热线打通,保证每个问题建言都落实解决。居民群众提出的问题,通过平台后端实时对接现有的“12345”市民热线,通过“1515”处理时限的运作机制科学派单、限时处理。“所谓1515处理时限,即在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好简单的问题,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好有一定难度的问题,15个工作日之内彻底解决难的问题。”杨浦区委大调研办工作人员吾文澜告诉记者,使用这一款App就是为了把居民生活中的问题“原汁原味输入,原汁原味上传”。这样一来,走访的每个环节都留有痕迹,每个问题都有落实,每个数据都有统计。能立即解决的,由调研主体自行解决或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即知即改,解决情况及时回复居民、企业等调研对象,对跨部门、跨地域、跨事权的“三跨”等问题,上报至区委大调研办,转有关部门予以协调解决。
图文:汪荔诚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戎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