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迎接20位“最可爱的人”回家
▲2018年3月26日上午,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临时安置所”共同举行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
今天——公元2018年3月28日,中韩双方在仁川国际机场举行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历经60余载、横跨千山万水,终于回家。
甲子岁月,祖国不忘;英烈精神,血脉相传。60年后,我们迎接20位“最可爱的人”回家。
60多年,可以抚平战争的伤痕,但不能抹去我们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68年前志愿军赴朝首战打响,197653名志愿军战士牺牲。他们中,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枪口的黄继光,有宁愿烈火烧身,也不违反纪律的邱少云,还有更多更多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
“带每一个人回家”
往昔先辈赴疆场,史海钩沉念苍凉;棺椁无声催泪下,力携忠烈复还乡……
今天,我们隆重迎接牺牲烈士回家,既是对烈士英灵的敬重、对烈士家属的安慰,更是对后人的教育和激励。如今,我们以崇高的礼仪迎请您归来,希望您在母亲的怀抱里安息!
2014年3月28日,搭载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上灵车赴抗美援朝烈士陵园,437具烈士遗骸被临时安放在烈士陵园。
“举枪,预备,放!”27名部队官兵随着口令声,整齐划一地连续鸣枪9响,向志愿军烈士致敬。婉转悠扬的小号声在陵园上空萦绕,追忆着志愿军烈士的忠魂和壮举。
2015年3月21日,第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下沉式志愿军烈士纪念广场,6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隆重举行,军地各界近400名代表见证了这一庄严的时刻。
“我眼睁睁地看着一发炮弹下来,一个班的战友都牺牲了。”81岁的志愿军老兵邹继良特意赶来送烈士们最后一程。“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曾并肩作战、保家卫国。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是战友、都是亲人。”
2016年3月31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庄严举行第三批36具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
“他们终于回家了。”82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毕春芝眼含热泪,这是她第二次到这里送别战友,“我当年是志愿军后勤医院的一名护士,今天看见战友的棺椁,就像看见亲人一样,眼泪止不住啊!”
2017年3月22日,韩方向中方再次移交一批共28具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
在移交的志愿军烈士遗物中,有破旧的钢笔、水杯、纪念章、手电筒、香烟盒等,这些遗物的背后,当年也是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
2018年3月28日,中韩双方在仁川国际机场举行遗骸交接仪式。
……
接回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始终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
▲2018年3月26日上午,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临时安置所”共同举行第五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
烈士忠魂 民族永记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雄壮的旋律,凝结了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
朝鲜战场上,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方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美军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而我志愿军仅有12门山炮;美军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我志愿军主力三十八军只有汽车100辆,二十七军则只有45辆;面对美军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只有一个高炮团,雷达一部也没有,搜索空中目标全凭耳听和目视……
如此悬殊又震撼人心的数字,而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艰苦奋战的。
张计发19岁参军,他是《上甘岭》中8连连长张忠发的原型——一等功臣、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7连连长。他说:这么多年来,《上甘岭》这部电影我不知看过多少遍,却一直无法从头看到尾。每当看到“全连吃苹果”的镜头,我都忍不住要掉泪。那时,一名负责运输弹药的战士扛来两箱手榴弹,顺便送给我一个苹果。就这么一个苹果,全连转了几圈吃不下去。那会儿,因为喝不上水,我们口干得话都说不出来,步谈机话务员急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为的是打出血,用来滋润喉咙,以保证能够与上级联系。我先让话务员吃,他用手掂了掂,传给通信员,通信员又传给司号员、卫生员,大家都觉得自己不应该吃,都说应该连长吃。几十年过去了,那情景历历在目。
▲2015年6月,张计发接受记者采访
“女战士用嘴为重伤员排尿的故事”说的是电影《上甘岭》王兰的原型之一、“模范卫生员”王清珍。
在上甘岭战役中,年仅17岁的王清珍在坑道中护理20多名重伤员。有的伤员嘴巴化脓,不能咀嚼,她便先把饭嚼烂,一口一口地喂;一名腹部重伤的战友,解不出小便,她想办法为这位重伤员排尿……
▲王清珍:那会儿什么都顾不上了,救命要紧
更有老兵们回忆这场战争:“稍微身体差一点的战士,个别都冻死了,天气就是这么冷!”但他们说:“我们的国家曾经遭受过日本人的烧杀抢掠,我们到朝鲜,尤其是它的北部地区一看,我们就下决心,这样的惨状绝对不要再在我们的祖国出现。所以我们就是死,也要把敌人顶回去!”
多少英魂换来一句:战则存,牺牲在我,国有殇,山河无恙!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今天的我们依然享受着60多年前那场胜利所带来的“红利”。中国军人用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严,换来了亚太区域延续至今的和平环境,也诠释了什么是“东方精神”。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参与了“史上最强”军改。今天的军改,不仅仅关乎着一支军队的生存和发展,也关乎着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
如今,志愿军烈士们的遗骸,静静地躺在红木棺椁中,被缓缓地交接到中国礼兵的怀抱,仿佛在交接着沉甸甸的历史。今天,我们迎接先烈忠骨归国,同时接回来的还有他们曾经的梦想与期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是我们的承诺与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