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 转移国内压力,重塑大国外交,马克龙执意要打叙利亚的政治抱负
▲马克龙在朱庇特军事中心远程观摩空袭叙利亚。(视觉中国)
叙利亚东古塔地区7日发生疑似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导致70余人丧生。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第一时间下令配合美英两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精准打击。《世界报》评价道,“虽然马克龙年纪轻轻,未服过兵役,但在宪法所赋予的特权下打算穿上戎装”。法国官方披露的照片显示,在爱丽舍宫下属的朱庇特军事中心,马克龙在国防部长、参谋总长等人的陪同下远程观摩军事打击。这让人不禁回想起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远程观摩美军轰炸位于巴基斯坦的本·拉登寓所的一幕。
如果说,特朗普下令打击叙利亚旨在转移国内视线、减少丑闻压力并增加中期选举获胜的筹码,马克龙做此决定目的何在?为访美行程提前造势?不尽然。笔者认为,法国攻打叙利亚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还和马克龙本人的政治抱负不无联系。
从历史维度看,法国从未真正征服过叙利亚。近代以来,法国就是西欧国家中和包括叙利亚在内的地中海东岸国家联系最密切的国家。一战中,法国和英国缔结瓜分中东的《塞克斯-皮科密约》,法国受国联委托管理叙利亚,实际上是后者的统治者。但经过26年的管理,法国殖民当局意识到,无论采用铁腕的军事镇压,还是开明的立宪政治,都难以让这个经常陷于叛乱、骚动和危机的国家得到完全的和平。可以说,法国在历史上是作为一个失败者撤出叙利亚的,难以释怀,如今通过“化武”一事重燃昔日野心。无论是出于“卫道士”心理还是有“收复失地”的残念,都能解释法国在该事件上刷存在感的想法。
从现实情况看,马克龙有转嫁国内政治压力的诉求。自上任以来,马克龙在国内大张旗鼓推行改革,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工会和利益团体因不满改革而组织大规模罢工,法国公交系统几近瘫痪,马克龙面临着执政以来最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攻打叙利亚旨在转移国内视线,通过外交加分来弥补内政失分。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马克龙的政治抱负,即在外交上将法国打造成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同其上任以来在外交层面屡有动作可谓一脉相承。具体而言,第一,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用。从联合国负责安全事务的副秘书长一职长期由法国人担任一点就可看出,法国在联合国层面掌握着安全和平议题的话语权。4月15日晚,马克龙在接受BFM、RMC、Mediapart三家媒体年度专访时指出,安理会五常中有三国出动军事力量,旨在摧毁化武基地,不以推翻阿萨德政权为目的,因此体现出国际合法性。不过,关于信息源的真实性以及叙政权使用化武的必要性,马克龙并未正面回应,只是强调“有证据”,略显苍白。
第二,走大国独立外交之路。马克龙有志于把法国带回戴高乐和希拉克的时代,不依附任何国家,走出一条法国特色外交之路,这体现在马克龙的“照章办事”。一年前马克龙当选总统时曾清楚表态,他给叙利亚画了红线,“若叙政府重新使用化学武器,法国一定会打击叙政权。” 因此在化武事件曝光后,法国政府立即颁布《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针对叙利亚化武事件而作出的参与打击叙利亚的公报》,其中提到:“法国在2017年5月设定的红线已经被打破。我因此命令法国空军于今晨联合美英采取军事行动,打击叙利亚政权秘密涉化武地点。”曾在联合国安理会宣布不参加伊战的法国前外长德维尔潘表同笔者交流时表示,马克龙言必行,行必果,讲求政治信用。
第三,政治解决劝和促谈。《公报》里提到,“法国及其伙伴将在联合国层面再次作出努力,希望建立一套国际责任机制……激发集体动力以实现冲突的政治解决,最终使叙利亚重拾和平”。马克龙表示,打击的目的是要将各方拉回谈判桌实现政治解决。不过,作为目前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三国召集的阿斯塔纳和谈正在稳步推进,并受到联合国叙利亚问题特使德米斯图拉的高度评价。从这个层面看,国际责任机制已然存在且运转良好,政治和谈有条不紊,西方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再立一套机制。因此,不排除法国想通过有限打击来捞取政治资本,并分得一杯羹的可能性。
不过,马克龙此举招来不少国内反对派的攻击。玛丽娜·勒庞表示“这种地缘政治的错误会让法国自食其果”,参议院共和人党主席布鲁诺·赫塔尤则称马克龙此举恰恰是放弃了独立外交精神。法国是否因此打开潘多拉魔盒,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无可能。欧洲同中东地理位置相近,利益攸关程度高。欧洲的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与域外军事干预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德国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饱受中东动荡和难民浪潮之苦,多年来坚守“不对外军事干预”的立场。相较之下,法国的政治和知识精英在武装干涉西亚北非方面有着高度一致和热情。那么,如何保证不仅“攻得进”,更能“守得住”,这就成为了摆在马克龙面前的棘手问题。
作者:宋卿(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陆益峰
责任编辑:沈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