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调研 | 大调研就要多听“吐槽”、鼓励“找茬”
如何让低收入家庭免于“因病致贫”?肿瘤靶向药何时纳入医保?0-3岁孩子照护难怎么解决?空气污染、房租租赁、公共文化、共享单车……这些话题,因关系到市民的切身福祉而备受关注,也成为“2018民生访谈”关注的焦点。
4月16日至27日,上海12位委办局负责人轮番走进“2018民生访谈”直播间,结合大调研活动,就群众关心的话题一一回应。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矛盾,不忽视短板,这两天引发热议的“小学生‘怒怼’空气污染预警,获环保局局长回应”,就是发生在民生访谈与大调研期间的生动插曲。
深入最基层,不忽视每一个“小民声”,迅速将群众需求润物无声地落地,甚至力求超越群众预期,从来都是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绣花”功夫的要义。很多人还记得,今年年初,暴雪突降后的上海,给市民呈现的是通畅有序的交通、干净整洁的市容。这种“惊喜”,就是市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2017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GDP破3万亿的城市,人均GDP近2万美元。2018年,站在新起点、担当新使命的上海,再次踏上了新征程。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市委书记李强来到上海虹桥商务区调研,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主题的座谈会,拉开了上海2018年“大调研”的序幕。
让百姓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始终是大调研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眼点。超大城市,人群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只有更细致的民生工作、更精准的民生政策,才能满足市民群众的高品质民生需要。
以养老为例,从今年起,上海在全市开展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使约4万名老人得到社区居家照护服务。而通过实地调研,老人们“能否在申请长护险后还能同时享受原有的居家养老补贴”的需求又浮出水面,市人社局定点医药监管处大调研团队立即回应:这些都是老人的正常诉求。下一步将是增加护理人员队伍规模,为老人排除后顾之忧。
走马观花式地下基层、听汇报,很难了解真情况。上海大调研团队,从一开始就以务实、严谨的态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小区停车难,是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杨浦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百兴花园小区,停车位只有50多个,车位需求却达150多个,居民反映急救车都很难开进来。调研团队通过认真研究发现,小区附近的医院、商用建筑停车位均有条件向居民开放。有关部门立即着手在该区域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停车资源,让车位都“动起来”。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通过大调研,找到治理“难点”、民生“痛点”、政策“堵点”。上海大调研已经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共识:不能满足于一般性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而要拿出办法、解决问题。
“2018民生访谈”已经落幕,但大调研不会止步,更将内化为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倾听来自一线的大声疾呼,收集来自基层的智慧锦囊,多听“吐槽”、鼓励“找茬”,大调研就一定能为上海的发展精准把脉,为进一步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作者单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