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报道:中国对美贸易谈判展示强硬态度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30日刊载题为《面对特朗普的贸易要求,中国打算采取强硬态度》的报道称,据参与中国决策的人士说,北京不愿意就限制“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问题与美国磋商,中国认为美国的要求是为了阻止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报道称,中国采取强硬的谈判态度,表示当美国官员本周抵达北京时,将拒绝讨论特朗普总统提出的两个最苛刻的贸易要求。
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公开呼吁双方采取灵活态度。但是,据参与中国决策的人士说,北京的高级官员不打算讨论特朗普政府在过去几个月里提出的两个最重大要求。其中包括将美国3750亿美元的对华贸易赤字削减1000亿美元,以及限制北京斥资3000亿美元实现工业升级的计划,该计划旨在获得人工智能、半导体、电动汽车和商用飞机等领域的先进技术。
报道认为,原因在于:北京觉得自己的经济已经足够强韧,能够应对美国的挑战。
报道称,在4月30日午间结束的为期3天的研讨会上,五六位中国高级官员和20多位有影响力的顾问详细阐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研讨会上的这些官员和大多数顾问概述了中国的经济政策,包括深入探讨了该国的贸易政策,以确保海外了解中国的立场。
报道称,北京对特朗普扬言要对1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感到失望,对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处于弱势谈判地位感到失望。
报道称,研讨会的与会者重申了中国此前的贸易政策提议,即进一步开放中国的金融和汽车行业,但其方式不能影响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计划,也就是“中国制造2025”。他们还表示,中国将愿意收紧知识产权规则,以促进中国国内的创新并保护外国技术免遭假冒和其他非法仿造。
报道称,中国坚称任何谈判的范围都是有限的,并且在达成最终协议之前必须放弃关税威胁。
报道认为,中国愿意讨论缩减3750亿美元的年度贸易赤字的问题。但它希望通过购买更多的美国高科技产品来实现这一目标。长期以来,华盛顿一直阻挠达成这样的交易,原因是担心此类交易可能具有军事价值。中国还愿意从美国购买更多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其他商品,并帮助为将它们运往中国所需的管道和其他基础设施提供资金。
报道称,中国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说,北京不愿意就限制“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问题与美国磋商,这一计划包括政府向先进技术制造业中的重点产业提供大规模支持。这位中国高级官员说,中国认为美国的要求是为了阻止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报道称,他还说,德国和其他国家也有产业政策,但美国并未加以反对。美国和欧洲官员认为,其他国家的这些政策范围不那么大,而且没有那么雄心勃勃。
报道称,其他顾问和官员说,美国误解了“中国制造2025”工业政策。他们表示,通过更清楚地解释该计划和做出轻微调整,或许有可能消除分歧,但这一立场可能还不足以让特朗普政府满意。
据报道介绍,清华大学新成立的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举办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是在清华大学和北京西部的另外两个会场举行的。
【延伸阅读】外媒文章:谈判将启 中美向避免贸易战迈出一步
中美贸易摩擦始终受到境外媒体关注。随着事态变化,境外媒体近日刊文称,特朗普总统决定派遣一个大规模代表团前往中国谈判,这是一个标志,说明对美中贸易战的担忧可能开始消退。
据日本《每日新闻》4月26日报道,美国与中国将于近期就贸易摩擦问题启动正式谈判。美国总统特朗普24日宣布将派遣美国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和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访问北京。中国对谈判寄予了期待。不过,由于两国间的分歧太大,谈判将十分艰难。
文章称,如果美中真的发展到互相实施制裁的地步,两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影响,为此,两国开始摸索进行私下谈判。最终,两国将实现高官磋商。为避免发生给世界经济造成打击的“美中贸易战”,中国能否拿出令特朗普总统满意的交易方案是焦点。
文章称,特朗普总统24日对记者团表达了希望打开局面的意愿。他说,实现与中国的交易是十分可能的。
文章援引美国媒体的报道称,美国方面起初计划让被视为国际协调派的财政部长姆努钦主导对华谈判。后来,主张纠正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莱特希泽加入,对华强硬派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彼得·纳瓦罗等人也将访问中国,美国方面很可能以强硬姿态应对与中国的谈判。
另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4月25日报道,特朗普总统决定派遣一个大规模代表团前往中国谈判,这是一个标志,说明对美中贸易战的担忧可能开始消退。
文章称,瑞杰金融分析家埃德·米尔斯在给客户的备忘录中说:“我们认为,愿意谈判是积极的第一步,可能使双方就某些问题达成潜在的解决方案,但这个过程中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潜在困难。”
文章认为,一个潜在困难是特朗普政府内部鸽派和鹰派之间的分歧。姆努钦和库德洛倾向于妥协,但莱特希泽却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可能在面临压力时不愿让步。
文章称,另外,欧亚集团的分析师迈克尔·希尔松说:“北京认为,做出大的预先让步以满足美国方面仍然模糊的要求没什么好处,尤其鉴于这可能反而鼓励特朗普采取进一步的贸易行动。”
又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25日报道,就在熟悉当前谈判情况的消息人士警告说美国正考虑对北京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的时候,特朗普在下周访华的代表团中又添加了几名贸易问题上的主要鹰派人物。
文章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在华的美国公司已经感受到了酝酿中的贸易战所带来的寒意,经历了许可证审批拖延、并购案遭审查、等待清关的时间延长等问题。
文章称,这位消息人士说,对于中国来说,通过进口更多的美国商品来削减顺差是很容易的,但他认为北京似乎不太愿意讨论结构性问题,比如改变产业政策。
文章称,分析人士警告说,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经济僵局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2018-04-27 09:59:04)
【延伸阅读】美媒:中美贸易摩擦波及全球产业链 这四个地方受影响最大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4月24日报道称,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爆发贸易战会让马来西亚、台湾地区、韩国和巴西等深受其苦。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弗里曼中国问题研究所副主任斯科特·肯尼迪说:“美中全面商业争斗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全球公司都是对华供应链的一部分。”
以下是四个将受到关税上涨影响最大的地方:
巴西
贸易战会导致中国及美国产能过剩,库存过多。澳大利亚迪金大学战略管理学教授斯图尔特·奥尔说,两国生产商都会寻找其他地方“倾销”商品,其中一种就是大豆。奥尔说,如果大豆涌入全球市场,那么其他已在销售大豆以供应全球消费的国家将面临突如其来的竞争。最可能受到影响的第三国是巴西。这个南美国家生产全球供应的30%,仅次于美国。中国位列第四。
马来西亚
这个东南亚国家长期依赖原油和棕榈油出口。但是,这个经济体现在也依赖向中国及美国出口电子产品、机械及其零部件。穆迪分析公司搜集的信息显示,马来西亚去年向两国出口最多的产品是电子产品的电路板及零部件。穆迪分析公司信贷策略与研究高级分析师乔伊·兰科思奇表示,这些产品可能受到中美贸易限制的影响,因为中国或美国企业会减少订单量或要求降低价格。
韩国
最新报道援引韩国研究机构国际贸易研究所的估值称,如果中美加征关税,运往中国的韩国半导体价值每年将下滑40亿美元。报道称,内存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电子产业公司也同样会受到打击。穆迪分析公司主权风险评估集团常务董事玛丽·迪伦说:“如果保护主义措施对全球贸易产生长期显著影响,那么韩国或马来西亚等依赖贸易的经济体将受到影响。”
台湾地区
台湾地区制造商将科技产品硬件零部件运往中国大陆进行组装,或组装后用于再出口。台北产业情报研究所高级行业分析师萨吉塔·帕恩说,由于光宝科技等固态硬盘制造商和富士康公司等电脑显示屏生产商的生产基地位于大陆,且其产品位于华盛顿关税名单之列,因此它们运往美国的成本会增加。不过帕恩表示,硬盘制造商可以把组装和生产线转回台湾,而显示屏生产商可将生产转到其他国家。
(2018-04-26 13:30:05)
【延伸阅读】印媒称中美俄关系错综复杂 印度与三大国关系应保持平衡
印媒称,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4月27日将前往中国。他此行的背景是,全球地缘政治中纷扰不断。
印度《印度教徒报》网站4月24日刊登题为《龙再次召唤》的报道称,在很多方面,国际背景都是令人担忧的。美国(及其盟友)同俄罗斯的对抗大概比冷战期间更糟糕。它们在乌克兰、叙利亚和阿富汗这三个冲突地区通过代理势力相互对抗。近期美、法、英在叙利亚的导弹打击就是一个明显的提示。
报道称,制裁则会加剧这种对抗,尤其是美国新的《以制裁反对美国敌人法》(CAATSA),根据它,美国可以对任何在防务或能源部门同俄罗斯有接触的企业实施制裁。
报道表示,随着美国对俄罗斯施加更大的压力,它在应对中国时却温和而谨慎,正如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推特显示的那样。
美国要求印度处理它同美国大约2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同时,特朗普却在上月的一条推文中要求中国将它同美国大约3750亿美元的巨大贸易顺差减少至仅剩1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仅2017年,美国的贸易失衡就增加了大约280亿美元。
报道称,美国外交政策的不可预测性正在推动它最亲密的盟友增加选项来避免损失。日本和中国的高层交往更加频繁——这会是两个战略对手之间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报道称,美俄冲突加剧导致印度同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美国除了施加压力要印度处理印美贸易失衡问题外,它还警告印度,印度同俄罗斯的防务和能源联系可能导致CAATSA之下的美国制裁——这个情况可能对印度的防务准备造成重大影响。
报道称,有关俄罗斯同中国不断加强的防务合作、俄在阿富汗的行动、俄同巴基斯坦的行动这些领域,印度正在努力实现真诚、微妙的印俄高层对话。
报道认为,这就是目前中印关系“重置”的背景。由于俄中轴心加强,而美国把注意力从中国身上移开去对付俄罗斯,对印度来说,同中国保持融洽的对话是一种深谋远虑的行为。因为印度目前正要处理同另外两个大国的关系中的难题。中国伸出橄榄枝的动机或许是一样的:在它处理其他挑战时保持中印关系的安宁。
报道称,这不是说,印度不应该坚定维护它在政治、经济、战略上的核心利益。只是形势可能打开了一些空间,以便印度在不损害其他利益的情况下推进共同利益。
报道称,现实情况是,印度必须让它同这三个大国之间的关系保持一种务实的平衡。它要始终意识到,这些关系中的各个部分将会不断受到今天全球地缘政治态势变化的影响。
报道认为,应该在这个背景下来看印度总理的中国行。(编译/朱捷)
(2018-04-26 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