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垃圾分类要有实招,还要有高招

2018-05-03信息快讯网

文汇时评 | 垃圾分类要有实招,还要有高招-信息快讯网

上海日前发布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所有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90%以上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必须要有“细心、耐心和卓越心”,拿出真招、实招,还要有妙招、高招。

要“存心”去多管管垃圾分类

近年来,上海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垃圾分类这一看似不太难的日常性公共事务却一直难有起色,其原因固然很多,人们往往归咎于流动人口的庞杂性、市民行为习惯的顽固性、垃圾分类过程流程的不匹配性等等。这类涉及责任均摊而导致相关各方天然地“不负责任”的公共事务,的确需要一个治理的过程,而我们目前首先需要的是“细心”。

这里的细心不仅是指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要求,也是对各级担任城市公共管理职能的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的要求。区一级党委主要领导不仅要关心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要“存心”去多管管垃圾分类,比如调研本区域社区的分类,哪一些是垃圾分类老大难的社区,哪一些是相对容易的,哪一些是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的社区,党员、领导干部家庭垃圾分类做得怎么样等等。这样的细心是必要的,最起码也是一种推动。“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垃圾分类也是细微处见功夫,见质量,见情怀,也是一种久久为功的过程努力。

“欲高车”先加高门槛的启示

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年城市管理者与市民对垃圾分类所作的努力正在逐渐见效。比如,使用智能化手段激励市民垃圾分类就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还应该看到市民们日益认识到垃圾分类对自身生活环境乃至于生存生态的意义,很多市民在自觉地付诸行动,大部分市民可能就缺少最后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应该说,三年行动计划看准了与抓住了这样的时机。

能做到“知行合一”固然好,但是也要有耐心让市民可以有先“知”后“行”的不同步。这使笔者想起古代的一个例子,说的是楚国百姓传统喜好乘坐底座低矮的车子,而楚庄王认为低矮的车不便马的驰骋,要下令改造成高车。这个政策意见是具有科学性的。但丞相孙叔敖却道,“王必欲高车”,不要马上改,他建议让老百姓先把自己家的门槛加高。改门槛高低比较容易,但门槛提高了,百姓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加高。因为乘车的人都不愿为过门槛而频繁下车。司马迁赞孙叔敖说:“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这个例子讲的是公共管理者要有耐心,先要从简单而容易改的地方做起,不要急于求成。十多年前,我们倡导市民不要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为此做了很多布袋供市民使用。垃圾分类是否也可以借鉴同样的方法,制作一些实用而价廉的家庭用的垃圾分类箱供部分市民使用呢?这样给那些想垃圾分类而又没下定决心的市民提供了便利,也促进他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治理“凡事”中见“卓越”

相对于细心和耐心,卓越心显示了城市公共管理者的志向、志气和意志。上海这座城市已经超越了要多建几幢楼、注重城市外部观瞻的“造城”阶段,而是到了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市民品位,使得居者安、来者乐、观者悦,构建城市人文精神内在“气象”的境界。

我们已经从以往城市管理的经验中感悟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易性、反复性。日常公共事务治理一般都是“凡事”,也是“烦事”“难事”。城市交通大整治、“五违四必”整治及中小河道治理等等,无一不是如此,然而我们的城市管理者用自己坚韧的品格,无畏的勇气,担当的精神,用心用力,使得上述这些治理都取得了看得见的“凡中见卓”的成功。做好城市垃圾分类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须要迈过去的一步、翻过去的一页,这将是一个市民公共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也将见证这座城市公共管理者卓尔不凡的治理品质。


作者:沈士光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单莹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